6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相对平稳,局部略有小幅波动。同时,拍卖继续低成交率。而国内市场需求则进入消费淡季。此外,进口数量大幅攀升。具体分析如下: 一、市场行情简要回顾 6月份,国内市场继续平淡运行,由于存粮主体注意力转移,南方市场供应量有所降低,价格有所上升。 从价格上看,6月购销呈现“南强北弱”的态势。受进入收获期的影响,存粮主体注意力转移,南方市场供应量有所降低,市场价格较为坚挺。而东北市场则总体表现较为疲软,销区市场销售情况总体比南方产区差。 6月份,籼稻市场呈现“新热陈冷”的格局,一方面由于新季即将上市,籼稻市场高库存压力趋强,各主体出货欲望趋强,陈稻市场供应量充足,需求疲软,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市场上新稻数量较少,需求趋强,2014年临储投放市场后成交情况良好。 6月份,粳籼稻价差较上月有所上升,至6月底持续维持高位,呈现“粳强籼弱”的格局。 监测显示,6月初,虎林粮库收购价为3120元/吨,长沙晚籼稻收购价为2800元/吨;6月底,虎林地区粮库收购价为3100元/吨,长沙地区晚籼稻收购价为2800元/吨。 6月份,由于南方降雨偏多,气温逐步上升,储存和加工成本均有所上升,销区市场销售明显转淡,而销区价格6月基本 维持稳定态势,没有明显的涨跌。 监测显示,6月底,市场圆粒批发价为4460~4640元/吨,长粒批发价5000元/吨左右;市场优质粳米批发价格为4500~4520元/吨,东北批发价格为4840~5000元/吨,与上月基本持平。 二、影响因素分析 1、托市稻拍卖:拍卖补贴翻番难奏效,中籼稻拍卖最亮眼 6月份随着中小学假期来临,夏季气温升高以及南方强降雨天气,国内消费进一步走入淡季,米厂开工率局部继续走低,其中,水稻加工企业90%以上已停工。虽然,省内符合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规模水稻加工企业补贴由100元/吨提高至200元/吨,但对于临储拍卖市场而言依旧杯水车薪(此前, 从成交情况来看,6月自6月2日成交535吨以后,一直流拍,去年秋季以来累计成交70.8万吨;中籼稻成交最好,且粮源年份由2013年过渡至2014年,后者更受青睐,6月累计成交41.6万吨(上月2013年粮源仅拍出2.1万吨),成交均价达到2800元/吨以上,较2013年粮源高出100元/吨,今年以来累计成交122万吨;拍卖成交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成交均价3160-3180元/吨,2013年和2014年粮源更受青睐,月内累计成交29.6万吨,低于上月31万吨,今年以来累计成交129万吨。 2、进口方面:中国进口量继续攀升,东南亚米价偏弱运行 据海关统计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量继续大幅攀升,但早籼米与进口米价差维持在1100元/吨左右。 同时,随着东南亚各国进入播种季,尤其是在今年厄尔尼诺天气可能导致东南亚干旱的情况下尤为引人关注: 政府已经建议中部地区的农户将稻米播种时间从原定的7月份进一步推迟到8月份,因为76个省份里有22个省仍处于干旱,而农业经济办公室称,国内稻米价格预计上涨10%,达到每吨8500泰铢,约合每吨253美元,因为厄尔尼诺导致主季稻米供应可能下滑。 :6月份预期中季风雨减少并未出现,但进入7月份稻米生长关键期,气象专家称季风降雨疲软可能严重影响稻米单产潜力,尤其是中部、部和南部稻米产区。 当然,对于中国而言与东南亚间贸易仍未停歇。其中,根据中泰2014年4月份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政府有望于2015年8月份完成对华的100万吨装运工作。同时,因中缅签订边界贸易,该国通过边界出口到中国的数量也将大幅提高。 3、2015/16年度中国播种和生长情况:南方强降雨需谨防 6月中旬国家统计局预计,2015年我国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0.2%,达3037万公顷。其中,今年早稻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约为580万公顷左右。 截止到6月末,早稻产区大部处于抽穗开花至灌浆期,部分地区和江南局地处于乳熟期;大部已收获;由于6月中下旬开始,我国双季稻产区除地区降水偏少,为正常值的63%以外,其他主产省降水量均大幅高于正常,此时,南方早稻处于抽穗扬花期,连阴雨和大雨或将使授粉困难,空壳率倍增,导致结实率降低,或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7月上旬等地率先收获可见分晓。 一季稻方面,地区、江汉、江淮西部处于分蘖期;江淮东部、江南东部处于三叶至移栽返青期,部分地区已经分蘖;大部处于分蘖拔节期,局地处于孕穗抽穗期,天气有利。 展望7月份,在国内需求淡季、南方上市在即,但最低托市政策依旧的情况下,市场依旧难以出现大的波动。对于播种生长期的国产产区而言,天气对产量的影响需关注,尤其需预防北部阶段性低温、江淮南部、江南中东部暴雨洪涝,地区中南部、西部阶段性高温以及沿海地区台风等对生产的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