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省稻米市场特征明显,呈晚稻强于早稻、优质稻强于普通稻的格局。稻谷品种均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托市价收购。优质稻市场价格始终较为坚挺,高出普通稻市场价格10~15元。陈粮价格偏低,新陈差价继续拉大。大米市场价格全年波幅不大,晚籼米略有上升。具体情况如下: 一、稻米市场整体走势回顾 (一)早稻市场情况 2013~2014年连续启动国家最低价收购,早籼稻市场基本体现为政策市,市场价格整体在最低收购价以下,即每百斤135元以内。即使在市场流通粮源偏少,年后各加工企业处于补充库存阶段,2~6月,早籼稻市场收购价格在115~ 120之间波动。新早稻上市后,7月初开始有社会企业零星收购,价格在110~120元之间,远远低于最低收购价。7月28日启动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随着预案启动,市场价格迅速回升,社会企业以127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受早稻生产和仓容偏紧等影响,2014年的早稻收购数量少于2013年。9月早稻结束托市收购,10月中晚稻上市,受此影响,早稻收购价回归市场价,10月社会企业收购价为130元,11月为127元,12月为126元。 (二)中晚稻市场情况 2014年,我省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总体呈现一个上升的态势。上半年,社会民营企业中晚稻市场收购价稳步攀升。受2013年国家粮源基本于国家托市收购,市场粮源偏紧影响,从年后2月份起,社会企业强势进入市场收购,普通杂优品种的价格,1月为130元,3月便涨至137元, 6月已达138.5元,优质品种更是抢手。社会企业纷纷要求国家拍卖临储和最低价粮,以缓解社会加工企业粮源紧缺困难。6月初,最低价早稻和中晚稻进入市场拍卖,不但满足企业加工需要,同时为早稻收购腾出了仓容。8月中晚稻市场收购价140元。9月末新中晚稻上市后,价格跌至132元以下。随着10月27日启动中晚稻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10月末社会民营企业收购价便逐步上升,由11月末的131.9元上升至12月末的133.9元。社会各类企业在农户有所惜售、省外企业委托收购,以及加工企业积极参与收购的情况下,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三)优质稻市场情况 2014年优质稻价格始终坚挺,持续受到社会民营加工企业的青睐,市场收购价高出普通稻10~15元,且处于持续攀升的状态。黄花粘是我省优质稻的主打品牌,年初的市场收购价为135~143元,比2013年12月下旬价格上涨了5~6元,远高出保护价收购。在新粮还未上市,青黄不接时,5月份黄花粘涨至148~155元,7月份涨至150~158元。随着新稻的上市,特别是湖北、安徽新稻上市后,黄花粘价格出现短时间下滑,但始终高于国家托市价。10月中旬,收购价在139~145元,11月下旬涨至147元,12月中旬涨至150元,下旬涨至155元。“外引7号”、923、926等优质品种的价格更是达到160~170元,高于2013年价格。 (四)大米市场情况 与中晚稻,特别是优质中晚稻市场抢手不同的是,大米市场价格从年初到年末总体波幅不大。早籼米除受节日拉动因素上升外,新米的市场批发价在192~ 197元,零售价在202~207元,轮换陈粮加工陈米的批发价在170元左右。中晚籼米的市场批发价在209~219元,零售价在217~226元。 (五)食用油价格情况 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2014年,我省食用油价格持续呈下跌态势。四级散装菜油批发价从1月的494.8元/百斤,逐步下跌至12月的424.2元/百斤。5升装金龙鱼调和油零售价从1月的65.4元,下降至12月的59.1元。5升装福临门调和油零售价从1月的65.5元,下降至12月的56.6元。 二、2015年行情展望 2014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库存充盈。在国内外价差、新陈价差短时间内无法调和的情况下,若2015年国家继续最低收购价政策,进口政策不变,预计2015年度稻米市场将难有改观。 (谭俊青 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