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美元套息交易回归;市场对中国周末降准的揣测升温 据彭博记者Lillian Chen、George Lei报道,离岸人民币在纽约交易时段早盘表现平淡,主要在6.4450/6.4500区间震荡,午盘后小幅走强触及6.4382;临近周末,市场重燃中国央行可能降准的揣测。 * 市场对中国央行是否要降准的揣测升温;麦格理集团发给客户的报告称,有些市场参与者猜测中国央行最早可能在本周末降准 * 麦格理全球利率和外汇策略师Thierry Wizman在给客户发送的邮件报告中提到,不愿用降准这种更加持久的方法提供流动性,表明当前的政策是强调更小幅且更具针对性的流动性策略 * “但这也可能改变,因为决策者不得不为抑制近期上涨的银行间利率而做出更多努力” * 注:中国央行在本周四进行了1200亿元的7天逆回购,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1500亿元,创逾半年来最大单周净投放 * 银行间流动性稍有缓和,7天银行间回购利率从周三的2.70%下跌至2.20%;隔夜回购利率上涨至1.84% * 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存在;法国巴黎银行策略师Jasmine Poh和MirzaBaig在发给客户的邮件中称,看涨美元/离岸人民币的仓位已达到5年来高点 * 注:美元/在岸人民币周四收于6.3890,强于周三中间价6.3915;若周五中间价定在周四收盘价,在波动区间为2%的基础上,美元/在岸人民币则可能在6.2612/6.5168区间交易。
政策效果渐显:中国经济依然前景向好 从2015年以来的政策操作来看,央行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供给,有效弥补因外汇流入减少和市场主体持汇意愿变化形成的流动性缺口,保持流动性总量充裕。 业内人士表示,在稳增长政策加码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预计近期多项稳增长措施将陆续推出,如万亿元专项建设债券、第二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刺激基建投资的增长,加快基建投资步伐。 上半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宏观数据有所承压,但中国经济的前景令人充满信心。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对中国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即年度经济评估报告)。在报告中,IMF整体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宏观政策调控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就此,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IMF预测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8%,这一数字还是偏谨慎了一些,今年下半年GDP环比增速有望超过上半年,全年GDP增速达7%左右的概率较大。业界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源自何处? 经济企稳迹象明显 继7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以来,大多数省份已在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了GDP数据。其中,25个省份跑赢全国7%的增速,西部地区成绩亮眼。重庆、贵州、天津增速位列前三,最高增速11%。受能源产业下滑影响,黑龙江、山西、辽宁等省份增速较慢。总体来看,上半年各地GDP增速均快于一季度,二季度地方经济普遍提速。 结合上半年GDP、物价、消费和投资等一系列重要指标来看,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9.6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在5、6月份连续两个月回升。 与此同时,上半年新增贷款增加6.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5%,比去年同期高出20个百分点,但并未对冲社会融资总量下行,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6.6%。7月份,虽然中长期贷款创18个月新低,显示国内需求仍旧疲软,但是新增贷款大幅提升。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并且,下半年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或成大概率事件。 降息降准效果显著 从2015年以来的政策操作来看,针对前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物价涨幅回落、外汇占款变化较大等问题,央行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供给,有效弥补因外汇流入减少和市场主体持汇意愿变化形成的流动性缺口,保持流动性总量充裕。从去年11月降息开始,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央行降息4次共1个百分点,为历年来少见的“频率快、幅度大”。在降准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两次全面降准以及三次定向降准。 今年4月份,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曾跌至10.1%的历史较低水平,此后逐月回升。虽然市场人士普遍预计,随着央行降息降准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未来数月M2有望回升,但6月末增速达到11.8%仍然超出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