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国企改革三大方向:“混改”须防国资流失

时间:2015-08-31 15:4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国企新一轮改革的基调已经浮出水面,其中有关国企分类改革、国资委的未来定位、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三大方向已经明确。 据《人民日报》主管的《国际金融报》报道,一位国资委相关

国企新一轮改革的基调已经浮出水面,其中有关国企分类改革、国资委的未来定位、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三大方向已经明确。

据《人民日报》主管的《国际金融报》报道,一位国资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尚未出台,但今年高层的表态以及密集发布的政策为国企改革明确了方向。

国企改革的大战略将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另外,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提出的要求,未来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也是此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资改革专家李曙光认为,“坚持党的领导”针对的是党想要实现党的意志的大国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则很可能是针对将被真正混合所有的地方国企或央企的副业子公司等,“为了防止出现前两轮产权改革的问题重演,先划定一条高压线。”

《国际金融报》称,未来国企改革主要有三大方向:

方向一:国企变成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商业类央企是指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公益类央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划分国企类型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同样一个企业,要牵涉到主业与多业,同一个链条会牵涉到放开程度深浅,需要深入研究,不可一蹴而就,最后必然是“一企一策”。例如,中储棉、中储粮归为保障型国企,对其考核首先要看是否完成了国家粮食与棉花的储备任务。而中粮可以归为竞争型国企,对其考核要按照市场标准进行。那么处于交界处的一些企业如何拆分与移交,这肯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方向二:国资委或“管资本”为主。原来的“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两层结构将转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三层结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未来的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要分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到2017年为止,现有的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保持不变,但下面要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两类公司,国资委逐步放权给这两类公司;第二步,到2020年,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为国家国有经济管理委员会,只出台国企国资政策、检查政策执行的政府管理机构,而非国有资本的股权持有者。

方向三:“混改”须防国资流失。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最担心的,是利益重新切割的过程中再现大规模国资流失,危及社会稳定”。

李曙光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认为,之所以未出现民资参与混改的案例,是因为国企和民企之间都缺乏意向,“国企怕被扣上国资流失的帽子。民企一是没那么多钱,二是进去也得不到话语权,感觉没着落、没预期”,“中央最担心的,是利益重新切割的过程中再现大规模国资流失,危及社会稳定”。

国资改革历史背景: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明确了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开始推行政企分开,放权让利,以及利改税等改革;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此围绕国企产权改革,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抓大放小,进行股份制改造,国企数量从1998年的23万多家减少到2002年的15万多家;

●2003年,国资委挂牌成立,刷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企业间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数量进一步减少到11万多家,央企减至113家,却控制了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逾80%市场份额;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改革方向——混合所有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