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刚过,农民手中有余粮,销路成了当前大家关心的焦点。12月2日,由省粮食局、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华粮网共同主办的2015山西粮食(玉米、小杂粮)产销衔接会在晋祠宾馆国际中心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粮食企业,和省内粮食企业共170家参加了此次衔接会,共签订粮油购销协议、合同330份,签约粮油购销总量123.54亿斤,其中我省的玉米、小杂粮为主要调出品种。 受自然、生态条件限制,我省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不足,玉米、杂粮有余。小麦年均缺口30亿公斤,占总需求的50%以上;稻谷年均缺口15亿公斤,占总需求的100%。小麦、稻谷需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粮食主产省调入。食用油年均缺口7亿公斤,占总需求的90%,需从天津等地调入或进口。玉米、杂粮有余,每年向全国各省外销35亿公斤以上。因此,我省虽不是产粮大省,却是粮食流通大省,搞好产销衔接,保障粮食供需平衡的责任重大。 在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出现高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三高叠加”,和国内外粮价倒挂、主产区与主销区粮价倒挂、成品粮与原粮价格倒挂等多重倒挂现象的形势下,做好粮食产销衔接工作尤其重要和必要。此次衔接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促进省内外粮食生产、加工、贸易的精准对接,有利于拓展我省玉米、杂粮的外销渠道,化解供需矛盾,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会议期间,共举办了5场粮食产销衔接洽谈会,供需双方面对面,实现了我省玉米、小杂粮生产与销售终端的高效对接,打开了我省优质玉米、杂粮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 在这次洽谈会上我省粮食局还与天津、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5省(市)粮食局签订省际间产销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加深区域粮食供需平衡、产销合作工作,探索在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油市场价格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省引进粮食产业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和大型粮食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做大做强我省特色粮食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