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架桥搭船 明目张胆走大米私入境 近日,海关总署对外公布了2014年全国海关打击农产品走私的“绿风”专项行动的成果。2014年,全国海关共立案查办农产品走私案件13316起,案值448.98亿元,涉嫌偷逃税款92.82亿元。其中,在打击大米走私方面,全年查获大米走私刑事、行政案件467起,案值12.55亿元,涉税4.66亿元,查证走私大米21.01万吨。 去年9月的一个晚上,记者随同缉私人员在云南河口的中越边境调查过程中所拍摄到的画面。现场至少有超过两百名越南边民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一袋袋的货物的从河对岸源源不断地搬运入境。在记者拍摄了大约一分半钟之后,这两位边民突然意识到了有什么不对,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海关来查缉走私了,在他们驾船离开后,刚刚还在紧张有序的搬运队伍迅速作鸟兽散。 如果说这些越南边民还会对中国海关的缉私人员有所惧怕,那么在瑞丽一处中缅边境的走私分子可谓是明目张胆。尽管是在白天,这里的走私并没有丝毫停顿。每条摆渡船上都载着一辆装满走私大米的货车,快速地将大米偷运进境。 昆明海关缉私警察:那些货车都是涉嫌走私的,直接用渡船,把车子拉到渡船上,把车子拉到渡船上,泊到对面去,缩短了运输时间,也缩短了我们的查缉时间。 家族团伙遥控操作 多团伙多线路实施走私 不仅是走私入境实施时间短,查缉起来非常困难。缉私人员还告诉我们,这些走私分子天天都在和海关缉私人员打游击,只要有疑似海关的车辆或人员一旦出现在附近,就会有专门的看水族通风报信,这些走私分子就会快速撤离。那么海关人员怎么来进行查缉呢? 其实早在2014年4月初,云南海关缉私局就从多个渠道获得了这个走私团伙的线索。然而,躲在这些走私实施者背后的团伙却一直迟迟没有露面。为了查清走私的链条,记者跟随海关缉私人员对这些走私车辆进行了跟踪调查。 地处云南开远的货场就是其中一条线路的必经之地。因为司机们都需要在这里过地磅,凭借重量领取酬劳。从境外供货、偷运入境、境内运输等多个环节都是由完全不同的团伙在分工操作,背后的团伙核心成员从未出现。但是,凭借着这些可以换取佣金的过磅单,缉私人员找到了线索。 昆明海关缉私局直属队副大队长李懋:以杨某某为首的一个家族式的,以走私大米玉米等粮食为主的走私团伙/在幕后遥控指挥,而且这个团伙的成员它是以家族为骨干成员。有父亲、母亲、儿子、儿媳。 2014年9月18日,昆明海关出动400多名缉私警察分别在大理、河口、瑞丽和昆明四地开展同时抓捕,一举抓获杨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15名,现场查扣走私大米约320吨、玉米42吨。经查证,2012年以来,杨某团伙长期在缅甸和越南组织大米、玉米等货源,通过雇佣边民等方式,从瑞丽、河口等地非设关地将粮食偷运走私进境,再通过省内火车站发往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13个省市销售获利。共计走私粮食约4万余吨,案值约1.5亿元。 走私大米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刚刚我们看到,走私大米很多都流向了湖南,湖北这样的粮食产区,为什么这些地方本地就出产大米,还需要买外来的走私大米呢? 由于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日照充足,大多数地方都能种两季甚至三季稻,再加上其人力成本低,因此,其大米价格本身就比较低。而我国因为有粮食收储制度及粮价补贴政策,境内外大米的差价就被进一步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