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报讯:8月11日,“2016年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查干湖夏季峰会”暨“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在吉林省松原市举行。作为贯彻落实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大会不仅向种粮农民传达了今秋玉米将更加市场化的信号,同时也提前为吉林省近千万吨秋粮找到了“买家”。 本次会议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粮食局、松原市人民政府、粮油市场报承办,松原市粮食局、吉林省粮食行业协会、松原市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企业家俱乐部、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在致辞中表示,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加强与销区的产销协作,不仅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具有广泛的空间。产销区守望相助,加强协作,最终目的是引导产销两地企业积极参与到市场化收购中来,把握商机,搞活流通,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吉林省粮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后期不出意外将又是个大丰收年,广大吉林人民热切期盼丰收的粮食能够卖得出,卖上价,真诚欢迎更多的销区企业到吉林参与粮食购销、储运、加工、销售。”隋忠诚说。 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涉粮企业代表过千人参会,其间共签约产销协作项目190个,粮食成交达948万吨,成交额近200亿元。 2016年秋粮收购期间,近几年一直实施临储收购的东北玉米,将执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11日上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农办原主任陈锡文,首先针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及粮食宏观政策走向”为与会代表做了详细解析。 陈锡文指出,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粮食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玉米、棉花、糖、油,其实还包括小麦、稻谷。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一个体系工程,既要恢复市场机制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激活市场主体重新入市,又要完善相关扶持资源配置,让种粮农民在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少受损失。从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中去探索出一条既保障农业安全,又保障农民生计的道路。”陈锡文在演讲中表示。 谈及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及今年的玉米秋粮收购,出席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的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卢景波表示,当前玉米替代进口有所减少,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状况也有所改善,玉米产业的活力逐步显现,正常的合理的玉米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是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面临的国际国内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预计产大于需的格局不会得到根本扭转,玉米的收储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确保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关键是要多措并举解决好有仓收粮、有人收粮、有钱收粮的三项工作。”卢景波在讲话中指出。 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副代表张忠军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原主任尚强民分别就“世界粮食安全现状及展望”和“国内粮食市场形势及价格走势预测”发表主题演讲,给与会代表详细解析了国内国际粮食市场形势。 加强产销协作,是缓解粮食主产区收储压力的重要手段。玉米市场化收购的到来,不仅为产区玉米向销区市场流通创造了条件,也为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合作提供了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11日上午,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围绕吉林玉米的“黄金名片”、大米的“白金名片”、杂粮的“健康名片”,向与会代表重点推介了吉林粮食。 韩福春在推介中表示,吉林省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优质粳稻和杂粮杂豆生产基地,粮食产量高、品质优。“吉林省拥有1000亿斤的仓容和3000亿斤的收储能力,与兄弟销区开展代购代销、联购联销、合作营销、异地储存合作空间广大,我们愿意提供优质粮源和收、储、运、销一条龙服务,同时也欢迎到吉林省建设种植、收储、加工基地。”随后,广西南宁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总经理周丽洁和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宝蒙权分别代表产销两地企业做了主题发言。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做大米品牌的逻辑关系是:品种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品牌。所以我们成立了松农高科,并引进国内外150个粳稻新品种,打造‘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宝蒙权在“实施‘品牌+’战略,拉动稻米产业集群发展”主题演讲中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