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首届水稻开耕文化节举行 中粮推动稻米文化焕新生

时间:2015-05-21 14:5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5月17日,由国家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仙桃市人民政府主办,仙桃市粮食局、中粮米业承办的首届“福临门水稻开耕文化节”在湖北省仙桃市隆重举行,来自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

    5月17日,由国家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仙桃市人民政府主办,仙桃市粮食局、中粮米业承办的首届“福临门水稻开耕文化节”在湖北省仙桃市隆重举行,来自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代表等两百多名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福临门水稻开耕文化节”以“享舌尖好米,倡爱粮节粮”为主题,一方面是作为国家粮食局主办的2015年粮食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旨在大力倡导爱粮节粮、健康消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呼吁社 会各界更加关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农业文明中的传承和发展。

  中粮集团行业资深总经理、大米单元总经理杨红女士表示:“中粮米业作为全球领先的大米供应商,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展示中粮“科技引领、爱粮节粮”的行动,为全行业、全社 会践行爱粮节粮倡议尽一点应尽的义务。”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唯一一家以粮油食品加工及粮食流通为主业的市场化企业,中粮米业始终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爱粮节粮”的行业倡议,深入推行全产业链战略,在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节粮减损工作,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提高粮食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在收储环节,中粮米业通过推行稻谷不落地工程,采用科学储粮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农民直接晾晒、储藏的粮食损失。在加工环节,中粮米业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适度加工,减小破碎,提高整体出米率。除此以外,中粮米业在包装创新、大米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也积极推行科技节粮、绿色节粮;还利用微 博微 信等媒体平台倡导开展晒空碗行动,倡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爱粮节粮,是企业责任,也是文化传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迄今已有超过7000年的水稻种植历史。以稻米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方式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开耕”是一年之中第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根据历来的农耕传统,农民每年春季都会举行开耕仪式,作为一年水稻耕作生产的开始,祈求天地保佑,风调雨顺,祝福获得好收成。今天,中国的农业生产、水稻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现代化。但是,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进步,粮食生产永远是百业之基、重中之重,传统农耕文化的精华依然需要在现代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得到传承和弘扬。中粮集团“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企业理念与中华传统稻米农耕文化一脉相承,都是倡导尊重自然规律,善用自然力量,回归自然本质,塑造自我,让人在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生活得更美好。基于这一理念,中粮米业通过对“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严格管控,从种植、采收、加工、仓储直至物流等关键环节均执行严苛的控制管理,确保每一粒大米的安全和品质,致力于向消费者奉献安全、营养、健康的好大米。

  中粮米业奉行“好大米从源头开始”。为保证优质粮源,在全国优质水稻核心产区,中粮米业合同种植的核心基地规模已超过百万亩。在东北、江苏、两湖、江西、宁夏等水稻主产区,中粮米业建立了18家现代化大米加工厂,总体具备400万吨水稻加工能力,借助强大的营 销网络让天然生态的好米走进全国亿万家庭。在“福临门水稻开耕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嘉宾们亲自见证了中粮米业与仙桃富硒稻米产业基地的种植大户签订年度订单种植合同,农户们将按照合同约定的稻米品种和先进的田间管理模式,为中粮米业提供高品质的粮源。

  此次中粮米业举办“福临门水稻开耕文化节”,全面开启了“2015年福临门大米探寻华夏稻米文化互动体验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希望以“开耕节”活动为窗口,将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内涵浓缩在一起,让广大消费者、客户对中国稻米产业的悠久历史、辉煌现状、美好前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希望以开耕节为纽带,增进同农户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与农业的对接和融合;同时也邀请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参观中粮米业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和产品库房,体验“全产业链”模式的内涵。希望“开耕文化节”能成为粮食行业的一道风景、一个亮点,成为有文化内涵、有社 会综合效益的品牌活动。

  首届“福临门水稻开耕文化节”,通过探寻华夏稻米起源、互动体验传统农耕农具、共同倡导并践行爱粮节粮等一系列活动,与消费者共同见证中华传统稻米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福临门大米除全产业链优势、科技区隔优势以外,又被赋予了品牌文化的新内涵。也正是基于这些优势,中粮米业旗下福临门等品牌连续6年蝉联大米类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未来,中粮米业还将进一步深化互动体验营销模式,邀请更多消费者走进现代化工厂,跟随福临门大米一起探寻华夏稻米优质产区,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大米,为稻米农耕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