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武汉治涝经济难题

时间:2016-07-14 11:2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7月13日,武汉市又迎降雨,预计在次日达到暴雨级别。如是天气信息,继续挑拨着这座城市的敏感神经。 刚刚过去的长达一周的暴雨,相当于向整个武汉中心城区浇灌了40个东湖的水量

   7月13日,武汉市又迎降雨,预计在次日达到暴雨级别。如是天气信息,继续挑拨着这座城市的敏感神经。

  刚刚过去的长达一周的暴雨,相当于向整个武汉中心城区浇灌了40个东湖的水量,武汉市中心最高峰时162处积水点。这座城市再次陷入内涝之中,甚至于雄楚大道一带和光谷金融港等位于主城区的片区直至暴雨一周后依旧有过膝积水。

  光谷金融港的产业定位是武汉的金融后台服务、ITO/BPO服务外包、创新金融服务,包括泰康人寿、联想集团等企业都已进驻。这里的一个丁字路口处,架在水面上的木栈道承担起通行功能,上下班的人们在宽约一米的栈道上摩肩接踵。根据武汉官方介绍,这一区域的积水排泄不畅,与地铁施工和高架桥施工有关。

  光谷金融港密集的施工工地,是整个武汉基础设施投资狂飙突进的缩影之一。腾讯财经根据武汉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统计,2013年到2015年,武汉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4645亿元,这一投资力度在中国省会城市当中名列前茅。同时,武汉在城市治涝排水设施领域的投资有40多亿元,并未兑现此前三年投资130亿元的承诺。

  腾讯财经走访发现,在4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砸下去之后,武汉中心城区虽然在高峰时出现数十上百个积水点,但积水退去速度相较过去有所提高。

  不过,这种投资力度与武汉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比,只有1%左右,远不能解决城市内涝的根本性问题。

  40多亿元投资前后

  武汉上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内涝,还要追溯到2011年。

  当年6月和8月的三场暴雨,导致武汉市中心交通几度中断,湖北省委大院积水严重。武汉网友将那次严重的城市内涝戏谑为“夏天请到武汉看海”。这句玩笑话成为武汉市水务局的“紧箍咒”,包括副局长在内的四名武汉市水务局官员被问责。

  问责同样成为武汉市水务局开展工作的“利好”,那些过去启动多年但因得不到资金、政策支持的排水设施项目,开始获得武汉市层面重视。

  2012年,“提高城市排渍能力”成武汉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总计投资约30亿元的在建排水工程当年宣告竣工。2013年,武汉市水务局启动《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准备通过3年努力,投资130亿元,系统完善排水体系、整体提高排水能力,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基本不受渍水影响。

  其中最显性的一个目标,便是将武汉市排水能力从应对日降雨100毫米的入门级大暴雨,提升至应对日降雨200毫米的中型大暴雨。武汉人喜欢用东湖的库容算换算降雨量,而这130亿元的承诺,则被当地媒体形容为“每天下15个东湖都不怕”。

  彼时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提出,2013年的排水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4.13亿元。时针划过三年,2016年6月30日到7月6日,武汉市再度迎来特大暴雨,雨量最大时超过2011年夏天。七天的降雨量相当于40个东湖,一时间武汉市中心城区最高峰时共有162处渍水点。

  此前的130亿元承诺是否兑现,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武汉市水务局回应,这130亿元当中,仅投资了40多亿元,尚未将武汉市的排水能力提升至日降雨200毫米。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这40多亿元的投资集中于中心城区,主要完成罗家路二期、常青路二期、禁口明渠、罗家港明渠整治、后湖三期、汉钢西等170余个排水项目。腾讯财经走访获悉,在此次暴雨的前两天,这些投资区域的排水能力得到改善,中心城区的积水程度不算严重。但随着降雨量越来越大,积水开始严重。不过,“7月5日那天,(积)水眼看就要淹过门槛,但直到雨停,水都没有进屋。”罗家路系武汉市水务局重点投资的区域之一,该片区一位居民介绍,在降雨渐小之后,积水也慢慢退去,“相对2011年夏天,这一片的积水确实得到改善。”

  腾讯财经注意到,诸如武昌徐东地区、东沙湖地区、汉阳汉钢等得到武汉市水务局投资关照的地区,排水能力同样得到改善。

  武汉汤逊湖水系的光谷金融港和南湖水系的雄楚大道一带却出现了雨后一周都未能退去的积水。一位武汉市水利专家分析,除却此次降雨量过大之外,这两个片区积水严重的原因包括市政施工影响排水、填湖造地导致的湖面蓄水调洪能力下降等等。

  “这两个地区排水项目的投资力度也有待提高。尤其是金融港片区,集中了那么多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又那么大,为什么不多花点钱改善一下排水设施?”这位水利专家反问。

  武汉治涝下一步

  城市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偏低,再次被频繁提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