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稻米种植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稻米的生产,日本从事农业的人口中一半以上从事是稻米种植。
“日本稻米加工体系已经十分成熟,从卖相、品质、口感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长期关注日本大米的业内人士表示。
成为“奢侈品”难成立
农业部近日表示,日本大米产量不足国内大米消费量的百万分之一,成为奢侈品的说法难以成立。
“国外进口的日本大米,由于品种不同、生产的具体细节有些区别等原因,加上进口关税,获取更多的利润,价格适当比国产大米贵一些是正常的。但如果贵得离谱,甚至涉嫌暴利,就不太合适了。”孙忠说。
在日本大米获取高价宝座以前,国内大米价格最高者是有机大米,这些大米产品由于绿色的种植环境,严格的田间管理,加上较低的产量成为市场上高价米的主要组成群体,不过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并不高,大都作为礼品米购买,自己日常买来吃的并不多。
“我们现在也有自己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每个企业打高端大米品牌是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但占销售大头的还是2.5~3元/斤的大米。再加上每个家庭的大米购买群体主要以保姆、老人、妇女为主,她们很会精打细算,并且日本米在国内的销量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吹捧日本大米为‘奢侈品’的情形也只会昙花一现。”彭湘华说。
在杨振和看来,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会采取中庸,既不购买那些品质差的,也不会购买那些价格高得离谱的,毕竟大米还是主食产品,谁会天天购买那些天价米呢?业内人士指出,高端大米的开发,只能定位于品种调剂及消费的补充,决不能一哄而起,过多过滥,脱离粮食产品的本原属性,即提供热量和相关的营养,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和绿色、健康。“为了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片面追求高价,将其作为牟利的手段就显得与市场格格不入了。”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这也从侧面给国内的大米加工业敲响了警钟,虽然日本大米难以成势,但部分消费者选择日本大米,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内的食品环境亟待加强,除此之外,业内还要对消费者的意识进行引导,宣传和推广国内的高端大米品牌。
“有条件的企业,针对消费需求及市场需要,开发一定的高附加值粮食产品,是必须予以关注的。国内企业完全有条件,有可能生产出比这些国外大米质更优、价更实的产品”。孙忠说。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