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亿吨玉米库存“堰塞湖” 加工企业亏损严重-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2-02 10:52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亿吨,玉米,库存,堰塞湖,加工,企业亏损,严重,加工,企业亏亿吨玉米库存“堰塞湖” 加工企业亏损严重

文章摘要:加工企业亏损严重 亿吨玉米库存堰塞湖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老百姓都在把玉米源源不断地拉到粮库,临储的价格要比市场价高一大截,不卖给粮库卖给谁?1月29日,黑龙江省肇东市农民程立波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这并非个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4/..

  加工企业亏损严重 亿吨玉米库存“堰塞湖”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老百姓都在把玉米源源不断地拉到粮库,临储的价格要比市场价高一大截,不卖给粮库卖给谁?”1月29日,黑龙江省肇东市农民程立波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这并非个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4/2015年度国储玉米库存可能增加6000万吨以上,总库存达到1.2亿吨,相当于全国近8个月的消费量。库存“堰塞湖”割裂了市场各方的联系,整个产业链陷入畸形。

  由于原料玉米价格长期维持高位,而淀粉、酒精、饲料等下游市场产品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在上下游的夹击之下,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深陷困境。而此前被禁止进口的MIR162玉米获得了农业部的批准,廉价进口玉米对国内高价玉米的冲击在所难免。

  亿吨玉米压库

  1月中旬以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进度继续加快,且反超去年同期。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月20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达到3319万吨,已反超去年同期3277万吨的水平。

  东方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指出,2013/2014年度国家临储收购玉米7000余万吨,目前又增加了3300余万吨,临储收购玉米已经超过1亿吨,“相当于全年一半的产量都压在了库里。”

  托市收购玉米导致国家政策性粮油库存大幅增加,按照常理,国家收购3500万吨以上玉米就已经打破了市场供需平衡点,而目前收储量数倍于此。

  “今年国储玉米库存增幅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中国淀粉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

  玉米临储政策至今已连续执行了7个年头。据马文峰介绍,国家的托市收购,将玉米价格逐年抬高,东北地区的玉米收购价格已由本世纪初的900元/吨上升到目前的2300元/吨,上涨了近1.6倍。

  “玉米市场主体价格预期被严重扭曲,贸易经营企业空间缩小,造成产区和销区、东北产区和华北华中产区、原粮和产成品价格呈现倒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研究员李喜贵称。

  托市收购的负面影响,实质体现在企业、农民不存粮,而政府粮油库存则创历史新高。

  企业大面积亏损

  中国玉米网信息中心总经理王宝全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下游需求不足,玉米严重供过于求,现在部分玉米加工企业亏损比较严重,开工率不足60%,淡季的时候会降到40%左右。

  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今年1月份国内多数饲料企业遭遇“寒冬”,预计月销量环比下降5%-10%,部分企业环比降幅可能更大。

  马文峰注意到,虽然近期山东深加工企业因节前备货需求加大了玉米收购量,一度拉动当地玉米价格连续两日反弹,但在当前全国深加工企业几乎全线深陷亏损、开工率有限的情况下,收购潜力并不大。

  东方艾格农业日前发布的报告亦显示,酒精、淀粉等深加工利润明显下滑。马文峰坦言,如果政策不调整,玉米深加工企业就活不下去。

  “现在玉米原料价格还维持在2300元/吨的高位,但酒精的价格却比往年下降了不少,尤其是这两个月出现了大幅下滑,现在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可能。”东北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实际上,国内的玉米加工企业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据了解,国内玉米价格比国际高600元/吨。

  多家企业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像酒精、淀粉等玉米加工成品,国内、国际都在一个开放的市场化平台上竞争,但内外价格倒挂,并且价差在逐年扩大,制约了加工企业的发展,无法同国外巨头竞争。

  进口冲击将加大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我国进口玉米259.77万吨,同比下降20.42%;我国进口玉米平均成本为278.36美元/吨,完税后为2050元/吨,同比下降63元/吨。

  “进口减少,主要是因为去年我国海关退运了大批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品系MIR162玉米,同时还大量退运了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品系MIR162玉米酒糟粕。”马文峰说。

  王宝全也向记者证实,去年国家发放了720万吨的玉米进口配额,但实际进口的玉米一共才263万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