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当前,支撑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农业投入品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已分别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和2.5倍,今后不能再靠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来提高农业产量。从资源环境看,今后不仅不能再靠透支资源环境来扩.. 当前,支撑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农业投入品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已分别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和2.5倍,今后不能再靠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来提高农业产量。从资源环境看,今后不仅不能再靠透支资源环境来扩大农业生产,而且要把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农业生产退出来。从支持措施看,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已超过进口农产品价格,与生产或贸易行为挂钩的“黄箱”支持力度已接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上限,继续靠提高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增加补贴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空间明显收窄。从经营方式看,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继续靠小规模兼业经营农户提供更多农产品的潜力已非常有限。 因此,应加快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资源禀赋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业发展接续力量。 以农业结构优化的内生动力接替受“天花板”制约而减弱的外部拉力。面对价格和补贴两个“天花板”的封顶约束,推动农业发展应更多依靠市场力量,通过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优化农业结构应有新理念、新机制,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大路货向品牌化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向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转变。适应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占比持续提高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牧结合,把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提高农业内部资源转化效率和综合经营收益。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利用大数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促进地方特色“小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增产能对冲因生态环境治理而退出的产能。加强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集中力量建设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特别是配套推进农业水权制度和水价改革。 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应对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一方面,提高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减量不减效。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物化率低的轻型技术。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 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以适度规模经营化解局部撂荒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化解局部撂荒问题。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确权登记颁证步伐,让承包户放心转出经营权,让经营者稳定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以“适度”为基本原则。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qi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