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国家补贴到农民人头的“粮食直补”种粮补贴,竟被村干部用自己的名字套取后“入了村集体账”,前后5年累计达9万多元,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纪委最近查处的一起新案例。这起村干部违纪行为的背后暴露出的种粮补贴制度的漏洞值得关注。 .. 国家补贴到农民人头的“粮食直补”种粮补贴,竟被村干部用自己的名字套取后“入了村集体账”,前后5年累计达9万多元,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纪委最近查处的一起新案例。这起村干部违纪行为的背后暴露出的种粮补贴制度的漏洞值得关注。 该镇宣传委员郭加刚坦言,经镇纪委调查,村干部确实存在虚报地亩截留种粮补贴款现象。近几年,不少村民转行做起了高效农业,将粮田挖成水塘,养殖泥鳅,在案件发生地的新合村,就是这部分土地被虚报为稻田,套取了粮食补贴。 村集体的款项,为何要由村干部、村民出头,将这些虚报的地亩算在村干部名下?被举报的夏庄村支书夏绍周解释称,种粮补贴必须直接发放到人,若将地亩记在其他村民名下,钱款很难再归入村集体账户,套取补贴款涉及的两个村民,也是属于村里“信誉较好,可以保证拿回钱的”。 粮食直补被村干部套取截留长达5年,如果不是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因为其他矛盾而被举报,这事还将延续下去。询问镇纪委、村干部、村会计,在别的村、别的地区,会不会存在类似的情况,他们都表示“说不准”、“不清楚”。 粮食补贴制度显然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引起重视。 按照种粮补贴的申请流程,村委会统计、核实补贴亩数后,将材料上交镇农技中心,农技中心审查后再上报到县农委审核,最后,报到财政部门核准发放补贴款。农技中心,是村里粮食补贴的“第一把关人”。 在镇农技中心工作10多年的张涛介绍,申报的土地是否用于种植水稻,是由村委会通过张贴公示,村民互相监督、核实,农技站只掌握村里总的耕地面积,只能核对总亩数和抽查几个种粮大户。“一个镇上万户的土地,仅凭农技站的几个工作人员,一家家核实,每天24小时不睡觉也不行啊!省里也有这方面的文件,不要求我们逐户核实。”张涛根据自己在基层多年的实践经历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惠农政策是否也到了应该调整的时候?比如申报工作一般在春节前进行,这时候农民可能还没有种下粮食,或有农民临时调整种植品种,使不该享受补贴的人拿到补贴;或者因为已经申报,想调整结构也不能调整。我觉得粮食直补应该补到粮食收购环节去,不应该补在地亩数上。”种粮补贴的革新,有不少业内人士早已提出构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曾毫不客气地批评直补“没补到点子上”,他认为,按交粮量直补给粮农,不失为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 张涛也认同这个观点:“粮食直补是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稳粮食,首先应该稳大户,大户的粮食基本都是卖给国库,交粮时,粮库会开出票据,凭票拿补贴,也是个好法子。” [:tang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