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荒地村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表土全部实施了剥离操作,黑土地管出了成效。目前,大荒地村已完成土壤剥离150公顷,剥离土方量100万立方米。所剥离表土异地利用,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公顷,高标准农田生产基地500公顷,智能日光温室10公顷,复垦面积达100公顷。 “利用表土剥离技术来实施土地复垦已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具有节省工程投资,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巨大价值。”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吉林省政协委员窦森多次呼吁通过表土剥离对黑土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截至目前,作为全国较早推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的省份,吉林省半数以上县市都开展了这项工作,累计实施项目近百个,剥离耕作层土壤面积超过20万亩,剥离土方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使得3万多亩优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得以保留。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既改善土壤质量又保护生态环境 春耕正忙,这里种地的人多少有这样的感触:有机肥用量减少,盲目加大化肥的施用量,结果黑土地越来越板结,地力下降日益严重。这样的土地,怎能让粮食增产呢? 记者在松原市乾安县美字村的田里,见到种粮大户袁春雨在认真地看着手机。“农信通,一次性施肥氮磷钾的用量……”手机屏上显示了一条来自“12582”的短信。今年春耕,乾安县农业部门开通了“12582”手机服务查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化肥配方指导信息。 黑土地要保护,粮食又要增产。 为此,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氮、磷、钾的比例,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5%,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王剑峰介绍说,“到2020年,吉林将力争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据悉,吉林省从2004年就开始大规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全省已有超过8万农户享受到这项服务,今年试点县市达到28个,预计到2017年将实现省内所有县市全覆盖。 科学施肥、保护黑土地的理念,逐渐融入农民的田间地头。 德惠市惠发街道周家村的田地里,人们忙着用小车往地里运送粪肥。“这些肥料都是用禽畜粪便发酵成的有机肥。”地头上,德惠市隽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理事长隽洪介绍起他的循环农业。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被认为是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此举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榆树市五棵树镇种粮大户陈卓认准了这个理儿,今年备耕有了个大举动——在流转的584公顷土地上大面积使用一种新型有机复合肥。 这个肥一吨卖3000多元钱,比普通肥贵200多元,主要作用是缓解土壤板结。“用了两三年,土壤里又出现了蚯蚓”,陈卓抓起一把灰黑色的小颗粒说。 从探索保护性耕作、防止水土流失,到提升有机质、农田防护林、污染防治等黑土地保护治理办法,守护黑土的人们一直在努力,而春耕,只是个开始。 [:lia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