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服务农民,谁来服务我们?”- - 粮油市场报主办(2)

时间:2015-05-23 15:3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我国农业装备制造可以用底子差、发展快来形容,十年前市面上还是以手摇拉杆为主的老式农机,如今已经开始步入智能化时代。朱洪超介绍,在这个过程

  “我国农业装备制造可以用‘底子差、发展快’来形容,十年前市面上还是以手摇拉杆为主的老式农机,如今已经开始步入智能化时代。”朱洪超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都将精力放在了技术创新上,对售后不够重视。

  在湘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宁看来,售后缺失还与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相关政策制定不科学有关。

  刘宁告诉记者,农职院校教学和市场需求不对口等原因,造成了新型农机“无人会修”的窘境。“我从事这行20年,仍有几十种农机不会修。像最近几年出现的植保飞机,湖南全省能找出十个人会修就不错了。”刘宁说。

  此外,由于竞争激烈,产品更替频繁,大部分厂家都不愿冒压货风险大量生产配件。而现行农机推广和补贴目录也存在“南北不分”和“喜新厌旧”的现象。“现行目录里大多农业设备只适合北方平原地区,而且基本由北方厂家生产。”刘宁说,目录还鼓励推广新产品,一些厂家由此热衷逐新,售后服务更难跟上。

  多管齐下,发挥“农业服务员”潜能

  因其服务农民的重要性,农业服务组织已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但与家庭农场、职业农民获得的多种支持相比,对这些“服务员”的服务却少得可怜。业内人士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以发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最大潜能。

  一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农民选择的前提下,政府要进行适度引导和管理。刘宁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引导政策,确保农业设备配件和其他高消耗易短缺生产资料的保有量。同时,鼓励企业建设区域性农机农技服务中心,为服务组织提供技术和售后保障。

  二是充分重视现代农业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很多服务组织的从业人员都通过“阳光工程”等方式接受培训,但在实际作业中学员几乎都要“回炉再造”。唐会联表示,由于农业生产已被细分成多个环节,因此相关培训必须突出系统性、专业性。朱洪超认为,除了要加强农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外,还应鼓励相关厂家成为培训主体。

  三是探讨农业保险主体多元化,加大对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刘祚祥建议,政府可对服务组织、相关企业合理扶持,开展针对农业服务主体和从业者的多险种开发。支持金融机构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信贷资金解决其季节性、临时性经营资金不足问题。

     [:lianglian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