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农淘事业部资深总监孙利军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会逐渐衍生出围绕农村淘宝产生的生态圈,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从而让更多年轻人返乡扎根农村,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农村民生问题。他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农村的福利。 阿里农村电商讲师、新乡山之孕土特产专卖店创办人杜千里是农村电商践行者,他上周远赴新疆开了一场农村电商讲座。杜千里说,现在农村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创新和改变。“做农业电商需要互联网思维,但更需要热情和坚守。”他说,“是否真正愿意扎根农村生活,是否能认清家乡农业优势,是否能承受外界压力。想明白这三点,才可能干出名堂。” 智能化,让农业充满想象 互联网+农业不单是营销层面的电商模式,也包括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智能农业模式。农业信息化、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都是互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的体现。 在洛阳,80后小伙吴迪创办的乐活农场就展现了互联网在农业应用上的广阔前景。不仅种植和管理智能化,产品销售也用上了互联网思维。他仅靠一部手机就能打理500亩果园。 吴迪的乐活自然园农场位于距离洛阳郊区。走进温室,会看见布满各种探头、摄像头、仪器。他介绍,温室全部是自动化作业,苗圃里的仪器用来检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每10秒钟采集一次大棚内的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供后台进行数据分析。 吴迪手机装着软件,可以随时接收服务器发来的信息。该浇水了,他动动手指,灌溉探头就能喷出细密的水帘。农场有什么动静,通过手机也能尽在掌握。 吴迪说,这就是农业物联网技术,拥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智能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喷淋、滴灌系统。除了运用互联网管理果园,他还注册了微信、微博账号,通过互联网招徕客户,网友在农场承包果园和菜地,玩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游戏,一年就能带动600多万元的销售。 2014年,吴迪的“乐活自然园连锁农场”项目获得了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创意组全国总冠军。吴迪说,他已经将洛阳一个苹果生产基地和猕猴桃基地纳入旗下,以同样的模式运营。他身边朝着这个领域创业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吴迪希望,三年后连锁农场能够覆盖全省,带动全省5000名青年创业和就业。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主粮小麦产业上,也早已用上了“互联网+”。在我省9个地市建有近20个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点,这套系统同样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监测到当地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太阳总辐射等数据指标,了解小麦生长的环境状况。通过设在郑州的监控室,科研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图像和数据,进而做出诊断分析。 业内专家指出,从田头到餐桌,农业+物联网正带来巨大的创业机会,农田、气象、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机装备、农产品质量溯源等环节都有互联网应用的创新空间。 互联网+农业,要让农民增收得利 “互联网+农业”,一切看上去都很美,但有一句老话:“樱桃好吃树难栽。” 推进互联网和农业的融合,应着眼整条产业链,而不是一个点。 比如,联想搞农业的模式,就标志着互联网农业迈入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层次。联想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仅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同样,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农产品电商,不单是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应该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 曾经热议的“京东送种子下乡”活动,就是由京东提供农产品优质种子,由农民在农村培育种植,收获后通过京东平台销售。京东现在还开始涉足农资市场,如果这个产业链布局能形成,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变革,农民只负责生产,其他环节交给平台。 阿里集团也在布局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它计划将农村电商依托于旗下整个生态圈发展,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微贷等业务都已跟农村挂钩,未来运用大数据将直接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