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黑土地上的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6-20 16:22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黑土,地上,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小满,刚过,粮仓,黑龙江省黑土地上的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文章摘要:小满刚过,大粮仓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就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热火朝天地展开。同时,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也已拉开帷幕,正紧锣密鼓地上演改革开场大戏。 加入合作社农户多了 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的黑龙江省克东县,记者在这里调研发现,..

  “小满”刚过,“大粮仓”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就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热火朝天地展开。同时,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也已拉开帷幕,正紧锣密鼓地上演改革开场大戏。

  加入合作社农户多了

  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的黑龙江省克东县,记者在这里调研发现,改革中农民最敏感的土地流转和承包的价格上涨很快,去年每亩地330元的承包价格今年一跃上涨到500元,增幅创下3年来的新高。

  这说明什么问题?土地承包价格高了,意味着种粮成本也随着水涨船高,如此现状是否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昌盛乡农民姚东告诉记者,他的地早已经包给附近的合作社种植。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自己种这几亩地,劳动强度大,但收入并不高。现在承包给合作社则是旱涝保收,他自己外出打工还能再赚一笔。

  无论怎么进行改革试验,最终都是离不开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个根本问题。

  在锋军玉米合作社内,记者旁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股东大会。“今年承包费都涨了,咱们合作社多少也得涨点啊!”台下一名社员的发言立即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500多元一亩价儿高得有点离谱!这样咱合作社种玉米能收回来本儿吗?”

  台上,种了一辈子地的锋军合作社理事长郑锋军眉头紧锁。他听着大家的议论,并不急于表态。当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半个多小时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当家人郑锋军。老郑清了清嗓子说:“承包价可以适当提高,成本上涨的问题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消化……”接着,老郑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目前经营的5000亩地从过去的单一种植玉米改为种植高粱、玉米和向日葵,按照去年这3种农作物市场价格计算,算上土地承包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正常情况下今年盈利应该在200万元左右……

  黑龙江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认为,土地承包价格上涨,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推进,黑龙江省合作社发展迅猛,土地集约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效益,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另一方面则是黑龙江省对过去制约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瓶颈作出许多改革性尝试,有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展后,2014年,仅克东县的合作社发展到600个,入社农户5.5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73元,比改革试验前增长了13%。

  改革释放基层活力

  “在推行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中也遇到了很大阻力,其中质疑声音最大的,是很多人觉得合作社集约化经营等于回到了过去吃大锅饭的模式。”郑锋军有这样的疑问,土地流转是不是意味着农民将失去自己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饭碗?

  在建三江农场,记者看到这里的农业生产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相当高。种粮农户告诉记者,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之前,由于人均种植面积大等原因,导致标准参差不齐,卖不上好价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改革以后,农场统一管理,无论是原种选育、育秧、插秧、航化作业直至最后收割,还是生物灾害预警、气象、农产品质量检测等,都由农场提供服务。农民在每年的年初把费用交齐后,就不需要再操心了,秋收整地结束后统一算账,多退少补。而以前困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现在也由农场统一协调,组团销售。

  “农垦系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分别在建三江、九三、共青等三地成立管委会,省里出台改革政策,赋予财税职能和先行先试权,目的是理顺生产关系,把过去阻碍生产力的环节打通,为深化改革积累经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兆力说。

  虽然是集约化经营,但干起活儿来却不是大帮哄,算起账来也不是平均主义。家里节约出来的劳动力去城市里再打一份工,收入比过去只多不少。合作社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催生出新型生产关系,农民不再是过去简单依附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他们拥有土地流转权,农民成为股东,与合作社是合作关系。这些受益于改革的农民,成为了掌握多种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同时,由于生产关系得到理顺,农民的观念、身份也随之改变,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从谋生到进入各个行业发展,收入大幅提升。

  投入不足制约发展

  采访中,记者也同样发现了很多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现象和问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