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土豆馒头都有了 粮食真的不够吃吗?-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7-04 15:0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土豆,馒头,有了,粮食,真的,不够,吃吗,作为,一款,具有,土豆馒头都有了 粮食真的不够吃吗?

文章摘要:仔细分析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其中70%都用来进口大豆了,谷物只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量的3%左右。而且大规模进口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特别是食糖、棉花和大米,是受到国内外价格差的影响,并非产量不够。..

土豆馒头都有了 粮食真的不够吃吗?- - 粮油市场报主办

作为一款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蔬菜,土豆又升级了自己的新吃法。最近,土豆馒头入侵各大超市,而土豆未来的进击之路还包括面包、花卷、蛋糕和豆包。

今年年初,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让它成为稻米、、外的又一主粮,甚至预计,到了2020年,50%以上的土豆将作为主食而不是配菜吃进人们的肚子。

确实,马铃薯作为配菜有些屈才。和、水稻、三大主粮相比,土豆保存时间更长——磨成粉常温下可以存15年。对于水资源短缺、耕地质量差的中国来说,种植马铃薯还省水、省肥。

事实上,联合国早就把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作物”,还对马铃薯委以重任,“一旦出现危机,只有马铃薯能拯救人类”。

可是,真的不够吃了吗?

中国进口主要因为国外卖的便宜

前段时间,“人畜同屋,一年吃3次肉”的新闻又引发了人们的集体担忧,中国还有多少人吃不饱,中国的到底够不够。即便中国是农业大国,产量常年居世界前列,但是要管好全世界1/6人口的肚子,靠着不足世界耕地面积10%的土地,关乎生计的危机总是周期性的抢头条。

最常拿来说事的是不断攀升的进口量——2014年,中国总进口量突破1亿吨。顺便吐槽的还有花在进口上的钱——从2001年到201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从100多亿美元增加到1000多亿,10年翻了10倍。不断走高的数字总是让爱操心的人们担心中国的又要不够吃了。

仔细分析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其中70%都用来进口了,谷物只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量的3%左右。而且大规模进口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特别是食糖、棉花和,是受到国内外价格差的影响,并非产量不够。

根据美国显示,2013-2014年,我国食糖和棉花的库存分别占世界库存量的18.7%和60.9%。的进口一部分也是因为价格,比如籼稻,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显示,2012年时每吨625美元;与此相比,出口的最贵品种每吨598美元,均远低于中国国内价格。

出口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虽然现阶段中国能自给自足,可是别忘了,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每年增长个几百万人口,对产量的增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不,人也担心起了中国人的肚子。食品及农业政策研究所和美国表示,受到人口数量增加、环境恶化等影响,到2020我国重要农产品缺相当于10.5亿亩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的一半。

不过,中国对此却乐观的多。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到2024年,中国、、产量将达到5.8亿吨,总消费量预计为6亿吨,通过适度的增加进口就能实现供需平衡,以保障中国未来的供给安全。

不够吃,因为用来吃的那部分连产量的一半都不到

当然,不只中国人关心这一话题,危机是世界人民的大事儿。2009年,联合国及农业组织发布《不安全状况》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这还不包括那些正在遭受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足和其他形式营养不良的人,遭遇安全困扰的人其总人数可能接近30亿,全球两个人中就有一个。

报告一出现,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发动了24小时绝食行动,随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加入其中,为了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那么让一个人吃饱饭,到底需要多少?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小组经过调查,要维持温饱,平均每人每天的卡路里最低摄入量从1793到2677不等。按照最低1793卡算,需要一天500克或,也就是1斤,才能满足“吃饱饭”的需要。如果按联合国最低2100卡路里的标准,需要的谷物更多一些。

根据联合国统计,2014年产量有25亿吨,如果这些全部用作吃食,全世界73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天能分到将近2斤。

当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餐桌上出现了更多的肉食、蛋和各种辅食,这就意味了更多的谷物被消耗。据统计,一公斤猪肉的生产需要三公斤,一公斤鸡肉需要两公斤,一公斤牛肉则需要七公斤。

所以,一算上用作饲料和各种工业生产的那部分,心就彻底凉了。据预测,现在全球肉类产量超过3亿吨,估算下来,作为饲料就消耗了近一半!

平时喝的酒、调料用的醋,用制成的各种蛋糕、饼干,也都需要消耗。近几年,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还用来生产谷物原料,平均两百斤的才能提炼五十公升的生物燃料,而这些足够一个人吃一年的量。在,已经有上百家工厂生产乙醇燃料,每年所耗费的相当于美国年产量的一半。

一路算下来,所剩的食物分给世界人口肯定不够。据联合国估计,2012年到2014年间,虽然全球受食物不足影响的人数比上一个十年少了1亿多,但仍有8.05亿,而在发展中国家,每8个人就有一人长期受饥饿困扰。

人口、环境对全球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

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96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联合撰写报告指出,那时的需求将比现在多出70%。这其中包括,满足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消耗的越来越多的肉类需要的饲料。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至少30亿中产阶级人口,他们将是拉动肉类消费的主力。

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于生产来说,迎来的却总是坏消息。即便忽略畜牧业发展对现有耕地的抢占,据统计,现在全球25%的土地已经或者正在高度退化,未来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还有不断恶化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到2050年,全球平均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温度会较现在上升摄氏1至2度,而在农业发达地区如中国内地、、及欧洲等,更会上升摄氏2至3度。由此推测,气温上升将减少全球包括、、、在内的产量超过10%。

危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提醒着人们未来可能遇到的危险。所以,当这几年关于产量、储备粮,甚至是产粮大国发生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发一轮关于危机的悲观感叹。

2007-2008年全球性粮价飞涨,从到价格都创下历史新高,虽然随后因全球经济下滑导致粮价回落,人们还是为安全问题一直唱衰。到了2010年,全球气候异常引发全球粮价上涨,由此引起的恐慌让欧洲价格更上涨了近50%。两年后,联合国发布报告警告称,储备已从10年前的足够全世界人民吃107天降至目前的不足74天,世界储备严重不足,全世界都为此揪心,生怕吃了这顿没下顿。

所幸的是,2012-2014年间长期受食物不足困扰的人数比上个十年减少1亿多,比1990-1992年减少2.09亿,挨饿的人数正在变少,但严峻的形式让全人类仍不能掉以轻心。

     [:tanghen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