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缺劳力雇工难,种粮效益咋提升?-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7-15 08:1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劳力,雇工,种粮,效益,提升,编者按,近年来,种地,农业,从缺劳力雇工难,种粮效益咋提升?

文章摘要:近年来,“谁来种地”、“农业从业者老龄化”、“土地撂荒”等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和思考。在垦区,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编者按:近年来,“谁来种地”、“农业从业者老龄化”、“土地撂荒”等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和思考。在垦区,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黑龙江垦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面积广阔,种植规模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相对更加凸显。为此,他们从提升劳动力素质、加速推广机械化、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种养水平等入手,较好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促进农业效益不降反升,值得地方借鉴。      农机开起来、经纪人跑起来、社会化服务随叫随到——   新疆兵团:农忙时节不惧“雇工难”   何志江      近日,笔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四十九团十一连种粮大户张君宝的小麦田间看到,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吞穗、脱粒、装车一次完成,打捆机快速将麦秆打成规整的方垛。      张君宝说:“再不用为150亩小麦雇不上劳力收割而发愁了。”近年来,该团培育经纪人队伍、推进机械化和加强社会化服务来化解农业雇工难题。如今,这些措施也在其他师团得到创新和推广,农业效益逐年提升。      往年:人手少工价贵致“工荒”      ——一天花300元能雇到人就不错了      时间回溯到2012年,该团四连职工王祥贵可就没张君宝这般轻松了。那年他因为没雇上收割工人,80亩小麦有三分之二面积被冰雹砸落在地,辛苦一季收成无几。      当时,该团近23万亩土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机械耕作,但在作物管理和采收上还必需大量人力。但雇用季节工却非常困难。分管农业的副团长王利智说:“原因是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各地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社会富裕劳动力分流渠道增多;再加上团场地处新疆偏远的南疆,社会发展也相对滞后,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务工人员不愿意来,当时眼瞅大片土地耕种粗糙和管理不力,产出呈下降趋势。”      劳动力短缺的另一现实问题是工价上涨。2011年以前,该团季节工一天的工价在100元以内,而现在该团季节工工价为250元左右。该团五连职工李辉说:“在收割期间正需要用工时,能花300元雇上工人就很不错了。但除去农资成本和工钱,一亩地也挣不上几个钱了。”两年前,该团就有部分职工放弃种地另寻他路。      现在:“三管齐下”化解雇工难      ——提升机械化率、培育善经营经纪人、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近两年来,该团针对农业雇工难工价贵难题,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培养劳务经纪人和做好服务保障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解决了雇工难问题,而且也节约了农业成本。      提高机械化水平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2013年,该团投入资金购进18台小麦收割机、60架各类植播机和15台玉米收割机;2014年,购进10台采棉机和棉花装载配套打模机;今年年初又购进了15台红枣刷选除杂机。截至目前,该团已经拥有大小各类农用机车、农机具260余台(架)。机器的引进让每年所需劳动力减少到80%。      该团十连职工杨勇介绍:“没有植播机、采棉机之前,我的60亩棉花至少需要雇用20人才能忙过来,每人每天按80元计算,用工50来天,8万余元就没了,扣除农资等成本,那时一年收入也就3万余元。而基本实现机械化后,只在最紧张时雇用5、6人忙就够了。”      培养劳务经纪人盘活劳动力资源。该团虽然拥有大量的现代农机具,但在农作物管理上,像间苗、打顶、修剪、抹芽、套袋等仍需要大量人力完成。为及时雇上工人抢种抢收,该团培养了6名劳务经纪人。平时经纪人对本团和周边县市富裕劳动力进行联系登记,建立年龄、做工方向、技能等基本信息档案,签订用工合同。团场承包户一旦需要雇工人,只要告诉人数,经纪人就立即协调调拨到位,并对雇工进行管理和协调解决矛盾纠纷。      和该团接壤的巴楚县农民买买提·吐孙说:“以前干完自家的活不是空闲在家,就是到处打听哪有活可干,但去年在四十九团经纪人努尔买买提·斯迪克处登记后,一有活他就会打电话,不用再去找活干,干完后马上就拿钱,在这干活我很放心。”      做好服务保障,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该团教育动员种植户对雇工做到以情留人,雇主和雇工一旦建立了深厚感情,就基本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3年前,家住疏勒县在该团七连张伟强家拾花的克里木·肉孜每年都来他家拾花,克里木·肉孜说,老板家对他很好,家里没钱可以提前预支工资,租房不用掏钱,水电气钱也是老板包了的,时不时还给买几串烤羊肉,但工钱一分也不少他的,所以他一直在给张伟强干活。同时,还对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像枣树修剪、抹芽摘心等要求一定技能的工作,该团坚持对新工人培训后再上岗,培训期间发给工资。      今后:解雇工难还需政策扶持      ——健全农业劳务市场、加大技能培训、实行产业分类补贴冲抵成本上升      目前,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先进农业机械投入使用,一定程度减少了劳动力,但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像苹果套袋、棉花打顶、枣树修剪抹芽等活只能用人工,不仅需要雇工,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      “在加快现代化规模农业发展的今天,要解决农业季节性用工短缺,还需完善和健全农业劳务市场,劳务工素质的提升、特色农业服务拓展,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该团党委书记郑胜学说。      技能培训是提高雇工素质的关键。该团生产科科长陈勇说:“根据农业发展需求,要有专门的机构对雇工按年龄、文化、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类培训,年轻的学习农业机械操作,年长的人学习农业管理,妇女学习修剪、定苗技术等。”      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也压缩了农业种植者的部分利润空间。“化解用工费上涨既需要市场来调节,还需要出台对农业进行分类补贴政策,补贴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行业,让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让种植户受益。”种植大户李大福说。      “用工缺口大”倒逼机械化种稻扩规模,黑龙江绥滨农场——   稻农企盼增加农机更新补贴   刘洪军      如今“雇工难、雇工贵”已成为制约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一大“瓶颈”。而相较旱田,水田生产又是劳动力需求最大的。      黑龙江垦区绥滨农场就是水田大场,全场水稻种植面积达53.7万亩。农场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新岷说:“由于水稻生产劳动力需求相对集中,春耕生产时期需求量最大,存在一定的紧缺状况。但就全年而言,对务工人员的需求在下降,但雇工成本费却呈上涨趋势。”      雇工需求咋降了?——人工费高,机械成本低      对于水稻生产来说,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生产环节主要集中在育苗、整地、插秧、田间管理四个阶段。      据绥滨农场农业科科长李晓明介绍,“原来插秧和收割是人工和机械作业相结合,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相对以前来说,劳动力需求在下降,缺口在逐渐缩小,但是雇工费用却在逐年提高”。      袁江是种粮大户,种水稻48公顷,他说:“每公顷水稻种植成本在1.5万元左右,包括人工、机耕、种子、化肥等。”这笔账还是在袁江拥有全套机械设备的前提下算的,若没有机械助力,生产成本高达1.8万元/公顷。      据张新岷介绍,今年的雇工费用,月工(按月雇佣的劳动力)4500元/人,长工(从3月底~8月末长期雇佣的劳动力)按耕地面积定价,1200~1500元/公顷左右。      全国种粮大户、红山管理区职工门振海说:“三年前,人工插秧雇工费为2000元/公顷,现在机械插秧费为1100元/公顷左右,谁还雇人插秧啊?”如今,农场已实现了水稻插秧100%机械化。虽然机械化程度在提高,但是有些生产环节由于不能机械化,还是必须要人力解决的。      稻农种地咋省钱?——租农机比买农机划算      育秧大棚多功能轨道运输车、水稻池埂轨道运苗车、秧盘箱……在绥滨农场涌现出一大批农机“小技改”、“小发明”,不仅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标准化,还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雇工成本。      农机修理户邱子全通过在插秧机上加装“秧盘箱”,解决了秧盘回收问题,既省工省时又降低了劳动强度,插秧期间就节省人工费用3000多元。      职工尹永刚为解决“挑苗难”问题,发明了“轨道运苗车”,既保证了插秧机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又降低了人工成本,只需一个“驾驶员式挑苗工”,可节约300元/天。      好的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围绕节本增效,农场出台奖励政策,鼓励职工争做“发明家”。一批实用性强、效益好的“小技改”、“小发明”获得了广大种植户的认可,并得到了迅速推广。      2014年冬,这个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北大荒农机公司,开始面向“无机户”开展农机租赁业务,并且还免费为租赁人提供驾驶操作培训。      绥滨农场农机科科长徐炳江说,以井关插秧机(8行)为例,够买新机去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最少要10万,每年的资金占有费、维修费、折旧费等要1万元。北大荒农机公司提供的水稻插秧机租金为1500元/天,作业效率4公顷/天。以一个水稻种植户种植水稻20公顷为例,“租金+油费”仅需9000元左右,对于无机户或更新农机资金不足的种植户,既可保证农时不误、标准不降,又能节约资金。      “农业机械化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要买农机,要看看投入产出比,租着用比买划算多了。”徐炳江说。      机械化该怎么搞?——希望适时增加农机补贴      从绥滨农场农业部门了解,目前,这个农场全场农机总动力10.1万千瓦,拥有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718台,自走收割机493台,自走割晒机23台,配套农具8560台,插秧机2515台,但其中进口高性能插秧机仅479台。      虽然,近几年农场加大了农机更新力度,实现了水稻插秧、收获机械化100%,全程机械化率达97.5%以上,但由于部分中、小种植户资金压力、观念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农机陈旧、老化的现象,全场农机更新换代、提升生产效率的空间仍然很大。      围绕怎样破解劳动力成本提高,解决广大中小种植户扩大生产、更新农机资金不足,以及缓解种植户资金压力、实现节本增效等问题,稻农企盼加大对农机更新补贴力度,并研究制定出台可行性强的像农机租赁等利于降低职工生产成本的政策。            [:tanghen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