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只经过简单的沉淀过滤,而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就直接销售的“毛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危害也显而易见。但从现实来看,全部禁止时机并不成熟。.. 在《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下称“草案修改二稿”)表决前评估会上,小作坊是否应停止生产土榨花生油引发热议(7月18日《南方日报》)。 一向颇受消费者青睐,并被当做特产赠亲送友的“土榨花生油”,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何为“土榨花生油”,当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按民间的说法,土榨花生油是分布在镇(街)、农贸市场里的小作坊通过传统方法压榨出来的花生油。由于初榨出来的花生油在高温的作用下香味浓厚,常被群众认为是“无添加”、“纯天然”的原生态食用油。 然而,这一纯天然的食用油却因生产工艺简单、缺乏质监部门的检验监督、掺假严重等饱受诟病。5月8日,央视曝光称黑心土榨油含剧毒是鹤顶红的68倍,这一新闻令人咋舌。随后,处于风口浪尖的土榨花生油又接连被爆出原料霉变、黄曲霉毒素B1严重超标等负面新闻,土榨花生油沦落到“万夫所指”的境地。 诚然,这种只经过简单的沉淀过滤,而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就直接销售的“毛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危害也显而易见。但从现实来看,完全禁止时机并不成熟。 首先,土榨花生油定义不明确,执法缺乏依据。从定义方面来说,“土榨”究竟是指制作花生油所用到的人力与机器在生产方式上的区别,还是提纯与非提纯在生产工艺上的区别,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论断。在定义不明的情况下,禁止缺乏依据。 其次,小作坊庞杂,完全禁止难度大。仅广东一省就有3000多家土榨花生油小作坊,占全省已登记6000家食品小作坊的一半,完全取缔执行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最后,历史久长,油作坊良莠不齐。在广东、广西两省,居民大多食用花生油,有的花生油作坊已存在20多年,成为当地的“老字号”。对于诚信经营,加工的油品符合国家标准的油作坊来说,全部禁止有失公平。而且,榨油是大多数油作坊老板谋生的手段,突然取缔会导致他们无工可做,生活无依。 不能否认的是,传统小作坊花生油厂在方便基层群众,传承本土特色和地方风味,带动就业等方面具有保留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对土榨花生油不能一禁了之,而要有禁有导,打好组合拳。在管理方面:对小作坊进行登记管理,在登记的时候进行现场核查、审查,并定期到生产现场复查与抽查;建设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实行集中管理;加快小作坊原料统一配送、废物统一处理,添加剂的统一管理、人员培训、油品检测等方面的探索。同时,积极帮助和引导传统小作坊花生油厂加强原料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食用油国家安全标准,让群众真正吃上安全健康、物美价廉的“土”花生油。 [:tang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