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时间:2015-01-15 12:3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倍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与餐饮服务等)中,食

  •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由政府主导推动,通过食品产业链上的各方参与来进行实现。其中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零售企业、最终的食品消费者。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有赖于

    国内现行的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大致有三种:一种是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爆发,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被公认是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最显著的特点应该说就是事前防范监管重于事后惩罚。我国已开始在食品种养殖和生产加工领域逐渐推广应用“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等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以此来提高食品安全监控水平。在食品溯源体系中,资料的完整、系统地记录对于实现可追溯特别重要,比如乡土乡亲为农产品的整个生长过程建立的完整地生长履历,详细记录农药、化肥适用以及一些重要农事操作,并真实透明地展现给消费者,改善食品的信息不对称现状,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

    但目前我国整体上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体系仍然不尽完善,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很难实施有效跟踪与追溯,进行控制和召回,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食品溯源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现代食品种养殖、生产等环节繁复,食品生产加工程序多、配料多,食品流通进销渠道复杂,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引起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严格控制食品质量,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并且在全程监管的基础上实行食品溯源制度。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采用相关系统进行食品溯源,特别是英国、日本、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欧盟食品法的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阶段必须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对各个阶段的主体做了规定,以保证可以确认各种提供物的来源和去向。

    2000年起,英国农业联合会和全英4000多家超市合作,建立了食品安全“一条龙”监控机制。目的是对上市销售的所有食品进行追溯,如消费者发现购买食品存在问题,监管人员可以很快通过电脑记录查到来源。对于农产品,不仅可以查出源于哪家农场,甚至连使用的农药剂量都有据可查。

    西班牙政府对牲畜的养殖、屠宰、加工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识别和追踪机制,农场的每头牲畜自出生起便在耳上钉上识别牌,将信息录入电脑,建立档案,牲畜在屠宰时要调查原档案,并进行严格检疫,食品公司、超级市场所进的各种肉类均有产地证明,一旦发现质量等问题,均能迅速追溯其来源。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畜禽识别系统”,在2002年给全国1.15亿只羊打上了产地标签,一年一换,当牧场主将羊出售给屠宰场或出口时,必须在申请表上填写标签号码,有关部门一旦发现某种疾病,便可以根据标签号码迅速查出该羊的产地和农场,并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日本在2001年实行了食品溯源制度,已经从牛肉推广到猪肉、鸡肉等肉食产业、牡蛎等水产养殖产业及蔬菜产业。2005年8月,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监测服务中心(APHIS)实施了牛及其他种类动物的身份识别系统。

    山东建成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23万企业可溯源

    2012年9月25日上午,在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第2次全体会上,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主任马越男受省政府委托,汇报了山东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目前覆盖全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已覆盖23万户食品经营主体,采集2000万条各类信息,保证食品安全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迅速查处。”

    23万企业、2000万条食品信息可供溯源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