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两会上,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食品安全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也都提及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以及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都让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逐渐好转,但是近几年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企业屡屡爆出食品问题,从苏丹红鸭蛋、地沟油、染色花椒、瘦肉精、假牛肉、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等到牛奶业普遍使用三聚氰胺、种植业普遍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激素、食品工业普遍滥用添加剂等等。这一切的一切亟待解决和寻找出路。 食品安全的出路应该预防为主,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控制,创新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相应制度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 第一,在行政责任方面,增加违法行为,包括非法提供场所和条件的都将承担责任;提高行政罚款额度,增加违法成本;增加行政处罚的方式,增加强制学习,违法后几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经营等多种方式的处罚,避免单纯的经济处罚,缴清罚款后继续违法;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大众对食品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将食品安全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下。 第二,增设风险分析管理制度、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责任约谈制度;细化食品安全责任的追究情形,对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不履行监管职责的,导致重大安全事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规定,突出食品安全以预防为主。 第三,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加强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追溯体系不一定是全信息化的,能执行可追溯即可,例如要执行索证、索票,切实的让食品生产经营者将食品安全从心上落实到手上。 第四,食品安全监管不仅要重视大城市、大企业还应特别重视城市的边缘地区、农村地区、小作坊。,由于从业者素质不高、在食品生产规范上的把控不严等都容易造成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在监管时应该将农村地区、小型企业、作坊式生产列为监管重点,并且提高准入门槛。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幸福的底线。让人民幸福最起码的,就是食品要安全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窃以为,政府今后一段时间里不再把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最大的追求,真正沉下心来,把为人民服务的思路化成真实的行动,食品安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就一定能打赢这场餐桌保卫战! 作者:残月如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