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龙头引领”机制 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能人大力发展的同时,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强化农产品与市场对接,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并通过大米、甘蔗深加工的金昌农副、天宾糖业等涉农企业与7个杨家山、陈家山水稻专业合作社深度发展,全镇农民合作组织会员达4657人,联结相关的水稻、甘蔗、柑橘基地1.8万亩;大力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将澎溪河大米、陈家山大米、鹿头山大米深度拓展,销往云阳、开县、万州、重庆等大综市场市场。金昌农户推行订单生产,以保底价收购农户水稻3400吨,有效提升了农民效益。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全镇有8000余人受益于水稻产业,1500余农民通过种植水稻实现了脱贫致富。 推行委托帮扶机制 创新扶贫社会化服务方式,借助项目支持,委托云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低效的橘园地流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等“七统一分”委托方式,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收入、年底分红三种收益,实现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乐公村800亩红星脐橙科技示范园推行的生态种植模式和精准扶贫经验受到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全镇借助扶贫资金扶免费给贫困户投放仔猪 头,山羊 只,肉牛 头,预计人均增收800元。 推行股份合作机制 根据贫困户、经济组织的意愿,将贫困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实现了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海坝村杨家山水稻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合作制,吸纳68户精准扶贫对象入股,按人均入股资金1000元及人均1.58亩稻田地折价入股。年末按股分红人均收入达2500元。目前,全镇水稻、柑橘等流转16500万亩,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户均收入在2000至6000元之间,实现了稳定脱贫。 推行帮扶联系机制 大力推行县管领导包片、驻村工作队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1+N”扶贫帮扶机制,全镇贫困人口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扎实推行“单位包村、干部住村”机制,整合扶贫资金800万元以上,有效推动了产业扶贫,摘帽脱贫。全镇15个工作组132人深入扶贫村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投入扶贫资金达450万元,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