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技术为先的设计逻辑。上交所的技术系统对资金和仓位进行双重前端检查。一方面,资金不足不能开仓,从可避免现货证券交易中可能出现的买空风险,杜绝类似“光大8·16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对投资者的持仓数量进行限制,从而有效降低错单交易引发的市场风险。这些措施均为境内市场首创、境外市场所缺失,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市场主体的自律性,但就如以前国外银行卡不设密码、后来借鉴我国银行实践实施密码管理一样,其功过是非尚待评价。 四是交易机制上的若干创新安排,如熔断机制和非对称涨跌幅制度等。目前境外市场已有针对整个市场和某个现货证券的熔断机制,但由于衍生品的定价追随相关标的证券,因此不对衍生品单设熔断标准。上交所首次将熔断机制引入到单个期权合约层面。我国A股市场有10%的涨跌幅限制,理论上股票期权可以不设置涨跌幅。但是由于期权价格通常远低于标的证券价格,其价格与标的价格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期权价格的涨跌与标的证券涨跌的绝对值有关,而不是简单的10%涨跌幅,因此,其相对百分比的涨跌幅度可能会非常大。熔断机制通过暂停涨跌幅度较大的单个期权合约的连续交易,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时,给市场一个冷却和反映的时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也可有效防范过度炒作或错单交易导致的剧烈波动。据了解,香港交易所正在向市场征求意见,考虑是否要将熔断机制引入到衍生品合约。 此外,上交所对实值和虚值期权合约设置了不同的涨跌幅限制,尤其对价格很低的严重虚值期权合约,限制了其绝对涨幅,从而有效遏制“爆炒”行为。 五是考虑期权产品供需特点而采取的创新机制。首先,创造性地将做市商的流动性服务功能、评级和激励三者有机结合。由于期权合约数量众多,流动性较为分散,全球绝大多数的交易所都在股票期权交易中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弥补了竞价交易机制的不足,可以增强股票期权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合理稳定交易价格、平抑市场投机。上交所将做市商的每笔交易区分为提供流动性的交易和消耗流动性的交易两种情况,并根据其做市绩效评级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和激励,从而实现了以市场化、经济的手段鼓励做市商更多地提供流动性的目的。同时,考虑到期权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卖方需要交纳较高的保证金且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我国期权市场初期很容易出现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局面,为避免出现“爆炒”局面,上交所和中国结算均采取了按合约张数收费且对卖出开仓暂免收费的措施。 迈出转向综合型交易所关键一步 上交所在多年研究基础上,紧密结合我中国资本市场当前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股票期权市场发展之路。目前,股票期权作为与现货证券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衍生品,已成为全球衍生品市场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从交易量上看,股票期权(含ETF期权和个股期权)占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比重已接近30%。以成功推出股票期权为标志,上交所迈出了转向综合型交易所的关键一步。股票期权的成功与否,不仅是关乎上交所自身的产品链完善,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进程,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