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何为股票期权产品成功的标准,我们认为应该从不同视角进行理解。从成熟市场情况看,产品活跃是发挥产品功能的重要基础,活跃与否是产品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股票期权作为一个远较现货、期货复杂的新生金融衍生品,特别是股票期权的杠杆不确定性和交易双方收益风险不对称的特点,初期盲目追求交投活跃将会适得其反,将使市场投机盛行,期权的风险转移等功能反而得不到发挥。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上交所把股票期权试点的核心任务定位为探索和功能性质,目标是让投资者尽快熟悉期权产品,避免投资者不理性交易行为影响期权产品功能的发挥,为此,我们在上市初期设置了非常严格的投资者准入和持仓限额管理制度。由于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限仓制度,我们判断ETF期权上市初期,交易不会活跃,甚至会比较冷清。对于ETF期权这类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我们不希望投资者在不熟悉产品前就蜂拥而至,这样反而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能够以时间换取空间,当投资者有足够的锻炼、知晓产品功能后,市场自然活跃,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事实上,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1973年4月26日上市首日,16只股票期权合计成交量只有911张,当年累计成交110万张,香港联交所1995年推出股票期权当年日均成交量也不过4769张。 上证50ETF期权上线平稳运行后,上交所的衍生品业务工作重点首先是进一步完善ETF期权保证金机制,包括组合策略保证金机制、证券冲抵保证金机制等;其次是研究建立相关配套机制,重点是上证50ETF延期交收交易产品和高效的证券借贷产品;最后是进一步拓展期权标的范围,如拓展到180ET、跨市场ETF、跨境ETF、行业ETF等,然后拓展到个股。在这个过程中,上交所也会视市场情况研究推出合约条款更多样化的期权,如美式期权、周期权、长期期权等。 我们相信,随着投资者对股票期权产品的日渐熟悉,各期权经营机构逐步积累运行经验,以及上交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渐放宽交易限制,我国股票期权市场必将成为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投资者风险转移的必备工具,与我国现货证券市场形成联动发展的良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