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大豆新政能否催生产业“新基因”- - 粮油市场报主办(2)

时间:2015-02-03 10:29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黑龙江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王朗玲认为,此次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标就是政府不干预市场价格,让企业按市场价格收购,有利于恢复国内产业的市场活

  黑龙江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王朗玲认为,此次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标就是政府不干预市场价格,让企业按市场价格收购,有利于恢复国内产业的市场活力,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专业人士也指出,开展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也会对种植者带来挑战。如临时收储期间,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卖给国家,不需要承担市场风险,但在新的形势下,这些农产品种植户需要直接面向市场,自行寻找下游用户并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专家认为,此次实施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有效遏制黑龙江大豆面积下跌的趋势,效果会在明后年显现,有利于稳定大豆种植面积。

  阳光没有照到加工企业

  理论上说,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保证了农民的收益,又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保障了长期以来压在大豆产业头上的粮价挤压的加工企业利润,然而,豆农开心的同时,黑龙江的大豆产业依旧哀鸿遍野,原因很简单,虽然有了补贴,但市场上的大豆价格却依然走低。目前,黑龙江市场大豆价格一般在每吨4060元左右。

  豆农卖粮的积极性有了,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却依旧低迷。来自黑龙江省工信委的消息说,今冬,全省的油脂企业开工率仅一成。而根据市场人士观察,这种局面,在黑龙江,已经成为了常态。从2009年开始,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持续下跌,期间,虽然国家采取了不同补贴政策,然而,加工企业纷纷退出的局面却不断加剧。根据黑龙江省工商联此前统计,从2009年开始,黑龙江省的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一成。期间,政府虽然出台过相关加工企业补贴政策,但是,因为政策执行难度以及透明度问题,并没有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预想效果。

  尽管,今年黑龙江省大豆从开秤价格每吨4600元降至每吨4060元,然而在原料不断走低的情况下企业依然缺乏入市的热情,原因何在?

  “省内大豆价格不断在走低,可是还没低过进口大豆。”此前,已经将旗下一家大型加工企业退出的金泉集团董事长金海龙认为,作为大豆的主产区,尽管目前黑龙江豆价每吨4060元,而沿海销区进口大豆每吨3400元。“原料产区价格反而比销区高,而加工出来的产品却要同台竞争,省内油脂厂显然竞争不过沿海加工企业。”

  产业重振需要新基因

  据介绍,目前我国自产大豆1500万吨,然而,我国每年大豆需求量为4500万-6000万吨,每年市场需求的将近70%需要进口,显然,国内大豆的价格主导权,已经很弱。虽然黑龙江的大豆依然以非转基因为营销切入点,但是,大豆加工的产品不仅仅是食用油,对于豆粕等工业、养殖业需求品,非转基因的概念并不是卖点。价格因素,是如今中国大豆产品市场上最根本、最直接的砝码。而这,恰恰是黑龙江为代表的国产大豆最致命的“硬伤”。

  据悉,根据2014年度收获季国际粮油市场价格,进口大豆开秤时价格为每吨3700元,如今又降低了300元。受低价刺激,我国沿海大豆加工厂增量采购特征明显,而根据市场规律,国际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必将抑制新一年整体市场的价格和供应。这意味着,2015年黑龙江为代表的国产大豆,还将面临价格高于进口大豆的压力,这一消息对于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来说,恐怕无异于雪上加霜。

  面对进口大豆的价格,国产大豆除了靠祭出非转基因这个牌,便再也没有了其他优势。单纯价格一项,以黑龙江大豆为原料的本地加工企业,就无法在市场上与进口大豆原料加工企业比拼。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阳光,并没有照到加工企业身上。国产大豆业的重振,一直是黑龙江大豆协会等这样的机构为代表的广大业内人士的愿望,然后,实现这个目标,恐怕还需要新鲜基因的注入。

     [:lianglian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