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2008年后涉及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信息披露开始增多了呢?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效敏认为,“首要原因是信息披露的力度有所加大”,这也就迫使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 “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追加责任认定,食品安全渎职腐败行为也会有一定程度改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也如是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履新者毕井泉:“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事实上,在食品领域的反腐早已开展起来了。 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多次开展专项行动,仅2011年前4个月,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7件18人,渎职犯罪20件39人。 2014年2月,最高检通报5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食品监管渎职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渎检厅副厅长关福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食品安全犯罪易发多发与一些部门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一些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包庇纵容有着较大关系。 胡颖廉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手段很多,反腐是其中一个,“更重要的还是建立长效机制,就是执法信息一定要公开。”公开有几个目的,一是倒逼企业,实施黑名单制度;二是帮助消费者识别不良企业;三是约束监管者有没有乱作为、不作为,让全社会来监督。 王银良也对食品领域加大执法与反腐力度有更大的期待,那就是政府能够有所作为。从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开展的反腐行动来看,反腐力度继续呈现收紧态势。王银良的这一期待或许可以在2015年进一步得到回应。 在食品药品领域,今年1月初,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部署,要求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就在上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强化督查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列入其中,还重点提及今年将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 贵州、广西、甘肃等多地的食药监局也均对辖区食品药品监管和党风廉政建设作出部署。 业界人士还指出,伴随毕井泉履新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食品领域反腐力度有可能发生改变。 在去年国务院开展的大督查行动中,毕井泉曾担任第四督查组组长,负责督查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扶贫办和质检总局。 2015年2月12日下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第三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毕井泉发言表示,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源头反腐,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lia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