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你一定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如今看一个产业未来有多大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从这个略有些互联网拜物教的角度判断,在互联网下一个颠覆名单上,农业一定是个岌岌可危的名字。当然,换个说法,倘若最近说烂了的互联网+啥最有想象空间的话,农业二字一定高..
你一定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如今看一个产业未来有多大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从这个略有些“互联网拜物教”的角度判断,在互联网下一个“颠覆名单”上,农业一定是个岌岌可危的名字。当然,换个说法,倘若最近说烂了的“互联网+啥”最有想象空间的话,农业二字一定高票当选。 嗯,也许联想控股也是这么想的。这家从五年前就开始布局现代农业的巨头企业,旗下已拥有佳沃集团和丰联集团(现代农业和食品板块)以及翼龙贷(金融服务板块)。而几天前,一笔在不少人眼中稍感意外的战略投资浮出水面: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云农场,一家网上农资垂直交易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云农场经营品类为: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及其他增值服务,已有数百家农资企业入驻,拥有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16000多个村级站点,市场覆盖了山东、江苏、河南等十几个省份…… 正如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现代农业和食品投资部总经理陈绍鹏所言:与云农场的合作是联想控股打造“全新农业产业生态圈”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那么问题来了,直觉上有些乏善可陈的农资电商,到底怎么个重要法? 互联网对农业产业链的渗透 首先,必须先对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的关系做个简单梳理。 无需赘言,你可以从任何角度抛出“中国农业问题太复杂”的结论,而从商业角度,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度分散,从田间到餐桌望眼欲穿的产业链节点,无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枷锁之一。 陈绍鹏就曾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将农业与IT业做过对比:“IT行业的产业链都比较成熟,相对模组化、模块化,行业水平分工很好,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从印刷电路板到电路板,从硬盘再到组装成品等,水平分工非常到位。我觉得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农业也会适度的水平分工,但是现在不是特别现实,因为你找不到合格的服务商。” 于是联想控股“任性”地选择自己干。其背后逻辑也很好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谈真正的“从0到1”创新还比较奢侈的地方,最丰厚的商业,其实往往来自于分散产业的整合,而非那些貌似华丽实则空洞的“创新”。 当然了,倘若“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真的是农业,那么这阵风或许还是得稍微大些,而人们也应有足够的理由对这阵风满怀期待。事实上,互联网已开始对整个农业产业链进行改造,只是有的洞若观火,有的还不甚清晰。 具体拆分来看,诚如银河证券分析师吴立先生所总结的那样,从产业链下游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变革(包括为不少白领钟爱的CSA项目)——其中以正走向红海的生鲜电商最为光鲜;到产业链中游的农业生产中,以大北农为代表的对大数据的应用;再到土地流转的电商化——譬如去年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的“聚土地”;再到相对上游的中介服务——譬如创新农村信用体系的云华农汇网,整个农业产业链都多少渗入了互联网的身影。 农资电商新模式 再明显不过,联想控股此次战略布局抓住了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农资销售。 为什么是农资销售?首先自然是巨大商机咯,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农资市场规模为2.24万亿元,在农业布局中野心勃勃的“大联想”涉足这一领域并不意外。其次,农资产品的需求分散而巨大,而具体细分行业——诸如化肥,农药和种子多数供过于求,且流通体系存在诸多痛点,给了互联网天然的改造机会。再有,与农产品相比,农资可谓真正刚需,且标准化程度更高,季节与地域因素也导致需求周期非常明显。最后还有一点,农资产品对配送的要求比较低。 当然,如你所知,互联网企业“下乡”总比其他行业复杂一些,往往需要线上与线下高度有效地配合,还要对中国“三农”问题有一定洞察力,换句话说,“接地气”非常重要。作为兜售农资的电商平台,面对中国广袤土地上的270万个自然村落的1.76亿户农户,云农场采取的策略是,以村站为开拓市场的据点(阿里,京东和苏宁也做过“村站”的概念),以解决农民无上网习惯以及对电商信任度低的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