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孔明:全世界到现在都没有批准任何花生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不管是不是转基因产品,广告宣传都要遵照相关法规,也要讲科学,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它自身的科学内涵,对这个产品进行独立判断。靠炒作转基因这个概念来推销产品,我认为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误导。 科普转基因会不会报喜不报忧? [新华访谈]有的网友担心,会不会为了尽快推进商业化,科普会更多地强调转基因的安全性,而回避公众担忧的风险? 吴孔明:目前社会上对转基因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强调转基因的好处,另一种是从环境学角度谈可能存在的风险。 政府应从道理、原理和相应政策等不同层面讲清楚转基因产品的好处、风险和问题,更好地和公众沟通交流,让更多人能以科学的态度,通过对我国管理程序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来判断我们是不是能够接受这么一个产品。 通讯、高铁、转基因等高技术产品要进行产业化,一个方面技术本身要成熟,另一方面相应的法规程序要完善。社会整体的科学素质在不断提高,也要通过思考、判断来营造接受一个新产品的氛围。现在很多转基因技术和产品是成熟的,颁发安全证书的时机也是成熟的,但还需要市场理解、接受它。这一点正是农业部制定相关转基因研发、商业化政策的主体思路。当这个氛围成熟后,它进入商业化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杨雄年:科学讲究的是客观规律、客观存在,所以科学普及的目的就是要把规律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摆出来,让大众自我判断,不是谁说好就好,谁说不好就不好。 官方怎样看民间试吃行为? [新华访谈]网上对于转基因的争论一直很激烈,今年年初在北京、海南等地陆续有网民试吃由科研单位提供但尚未获得商业化许可的转基因大米。对于这类试吃行为,二位怎么看? 吴孔明:群体表达自己的意见非常正常。应该理性听他们的声音。但更重要是需要思考,支持者试吃,他们诉求、想法的科学性在哪?反对者诉求、想法的科学性在哪?通过两个群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科学上找到共识,最终是要基于科学的发现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确定传基因产品究竟安全不安全。 杨雄年:我们也注意到试吃这些活动。我认为这是一种个人行为,个人行为只要不违法、不违规,其他任何人是无权干涉。 [:lia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