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流通体系建设不能成为粮安“短板”-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4-07 11:05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流通体系 粮食安全流通体系建设不能成为粮安“短板”

文章摘要:近年,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的重要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指明了方向。但粮食流通在我国尚未得到普遍的重视,流通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影响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短板。必须更加重视并加快实现粮..

  近年,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的重要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指明了方向。但粮食流通在我国尚未得到普遍的重视,流通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影响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短板”。必须更加重视并加快实现粮食流通体系现代化,以全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加快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是当前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目前的粮食流通体系,表面上能够满足粮食收储、供应安全需要,实际则是超负荷、低水平、高损耗运转,从长远看难以适应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制约了粮食生产和消费发展。 在收储能力方面,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商品量和收购量随之逐年增加,目前粮食库存居高难下,部分主产区仓容矛盾突出,收储压力巨大,粮食安全储存和出现农民 “卖粮难”的风险加大,粮食稳产增产可能受到影响。

  在产后损失方面,据保守测算,仅储存和物流环节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就达550亿斤以上,占年产量5%左右,原因主要是农户储粮设施简陋、露天储粮和危仓老库带病储粮。

  在质量安全方面,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问题相对多发,但我国目前的粮油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基层质检机构不够健全,人员、设备配置不齐,快速检验能力不足,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卫生不合格粮食处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检测监管力量薄弱。粮 食质量安全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

  加快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

  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基本形势对粮食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但持续增产压力很大;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粮食需求总量将保持刚性增长,这决定了我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畅达高效的粮食流通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粮食流通方式带来挑战。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发展壮大,新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需要新的粮食流通服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保障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同步发展新型粮食流通体系。 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显著增加粮食流通压力。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不断提升,单品种生产也呈现区域集中趋势。粮食生产和库存主要集中在主产区,生产集中化导致跨区域流通量显著增加。这种趋势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也给粮食物流、市场调控、区域平衡带来新的挑战。

  国际市场传导效应增强,考验国内粮食调控。随着粮食的能源化和粮食市场的金融化,近10年国际粮价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明显增加,这既要求在粮食生产上立足国内,又对我们的粮食储备、应急、进出口管理等流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提升流通能力显得更加迫切。

     [:wuyan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