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农业节水潜力大-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6-18 09:5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农业,节水,潜力,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农业节水潜力大

文章摘要: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在东北、西北、黄淮海等区域,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到2020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国节水灌溉..

   

农业节水潜力大- - 粮油市场报主办

 

  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在东北、西北、黄淮海等区域,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到2020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摘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尽管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63%降到目前的55%,但农业仍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最具节水潜力的行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成为我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如何,怎样推动节水农业走进田间?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节水农业典型区域和业内专家。

  加快推广节水灌溉

  “解决水资源危机,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节流应为首要途径。”水利部农水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测算,全国农田灌溉的用水量年平均在3400亿至3700亿立方米之间,如能提高10%的利用率,就能节水300多亿立方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6%,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2,也就意味着48%的水被浪费。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与水资源节约保护、高效利用的要求不相适应。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推广节水灌溉也尤为紧迫。现在1立方米的灌溉水可以生产1公斤的粮食,低于发达国家1:1.2至1∶1.4的水平。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领域首席专家高祥照说,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而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5,北方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尚难有效遏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显示,全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管理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农业用水面临的挑战更大。

  “对采取措施仍不能满足灌溉和退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地区,要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用水需求,甚至合理减退灌溉面积。”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副主任闫冠宇说。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被引进并推广。截至2013年底,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4亿亩,约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2%。目前,全国生产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厂家已有2000多家,形成了年生产3000多万亩节水灌溉设备的供应能力。

  农业节水多措并举

  “今年打算试着种地膜玉米,节水耐旱。”陕西省蒲城县巷刘村村民孙公利说,去年大旱,他家的玉米地几乎绝收,但桥陵镇节水示范区的地膜玉米却是大丰收。蒲城县农技站站长党高兵说,示范区的玉米用上了膜下滴灌技术,能节水三分之二,即使遇到旱情也能满足生长需求。

  据陕西省财政部门测算,在灌区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需投入4至6元。在旱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仅需投入2元。通过综合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地膜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区域优势作物,可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

  中国农科院节水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梅旭荣长期关注陕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他的团队测算,在旱作雨养农业区,如果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0个百分点,就能多利用400亿立方米天然降水。

  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余刘营村的地头,移动喷灌设备每8小时移动一次,能浇10亩地,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叫小麦无畦全密节水种植模式。过去大水漫灌,一亩地要浇60立方米水,如今只用30立方米。”永年县农业局副局长赵建彬告诉记者,县里建设了2万亩节水稳产农业示范片。“邯郸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70%,其中小麦灌溉用水又占农业用水的70%以上。”邯郸市农技站站长段美生说,市里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农田节水综合技术普及率达到90%,节水3.5亿立方米以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