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我国对各级储备粮基本实行静态化的管理方式,储备规模一经落实,没有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出库。在粮食购销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承储企业常常因为计划指令与市场脱节而贻误轮换时机,在粮食价格高的时候不能轮出,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不敢收购,该轮出时出..
![]()
我国对各级储备粮基本实行静态化的管理方式,储备规模一经落实,没有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出库。在粮食购销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承储企业常常因为计划指令与市场脱节而贻误轮换时机,在粮食价格高的时候不能轮出,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不敢收购,该轮出时出不去,想轮进来时进不来 现在夏粮收获已进入尾声,安徽、湖北等粮食主产区储备粮库积极组织储备粮轮换,加快政策性粮食拍卖,尽可能为夏粮收购腾出足够仓容。然而,当前粮食市场行情低迷,储备粮轮换常常会陷入“高价进、低价出”的困境,轮换差价越来越大,储备企业亏损严重。 择机轮换 把握经营主动权 记者到达安徽现代粮食中心库时,几十辆运粮车正在排队等待进入库区。中心库主任葛亮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粮库储备粮轮换任务重,一天出库量达4000吨以上,经过2个多月的连续作业,轮换工作基本完成,为新粮收购腾出了足够的仓容。 据了解,我国对各级储备粮基本实行静态化的管理方式,储备规模一经落实,没有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出库,在粮食轮换时需要经过管理部门批准后才可轮出,承储企业没有自主权。在粮食购销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承储企业常常因为计划指令与市场脱节而贻误轮换时机,在粮食价格高的时候不能轮出,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不敢收购,该轮出时出不去,想轮进来时进不来。 为了破除承储企业面临的困境,安徽创新省级储备机制,实行政府兜底、择机轮换、公开拍卖的办法,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例如,安徽现代粮食中心库就可以综合考虑市场行情和库存粮食的品质变化,择机轮换。 安徽省粮食局巡视员戴绍勤告诉记者,他们选择择机轮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安徽雨水量大,空气潮湿度大,如果3年轮换一次,有可能影响粮食质量。二是当前粮食库存高企、仓容压力大,择机轮换不仅可以减轻库存压力,还可以减少轮换亏损,减轻财政补贴负担。 作为粮食主产区,安徽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仍然对省级储备粮实行财政兜底。“因为有了财政兜底,粮库没有轮换经营压力,可以一心一意管好粮库。”葛亮说,“我们采用先进的粮食储藏技术,实行严格的粮食收购政策,粮食储存质量非常好,在轮换拍卖时十分抢手,销售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 商业储备 承储与加工双赢 近年来,国家连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产销价格出现倒挂,不仅粮食储备企业面临着轮换亏损风险,也使得粮食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安徽储备粮推行择机轮换,暂时缓解了粮食储备企业的困境,却无法改变粮食加工企业的经营困难。针对当前储备企业亏损和粮食加工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湖北创新地方储备粮经营机制,探索委托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商业储备的模式,推动粮食储备企业与加工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2010年,湖北将一部分省级储备粮择优委托给19家有实力、信誉好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储存,平时参与企业经营周转,紧急情况下投入应急供应。 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熊贵斌认为,湖北推行的储备粮经营机制创新,实际上是在保证地方政府对地方储备粮所有权、动用权和监管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储备粮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推动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改变“买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 湖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龚伟认为,新的储备粮经营模式实现了粮食储备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双赢。对于储备企业来说,以前为了防范储备粮轮换经营风险,建立了储备粮轮换风险准备金,用来弥补轮换亏损,但当前粮价倒挂严重,储备粮轮换风险准备金无力弥补轮换亏损。粮食储备企业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合作,将需要轮出的粮食转让给加工企业加工销售,双方商定一个结算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无论市场价格是否波动,加工企业负责把新粮轮进来,储备企业不承担轮换风险。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得到了加工急需的粮源,降低了经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