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新常态下粮食安全的思考-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7-15 16:1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新常态 粮食安全新常态下粮食安全的思考

文章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些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粮田质量与面积稳定。大批耕地被征用后,尽管力求占补平衡,但农田质量明显下降。同时,耕地非粮化有加重趋势。建设用地对粮食生产的挤出..

  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些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粮田质量与面积稳定。大批耕地被征用后,尽管力求占补平衡,但农田质量明显下降。同时,耕地非粮化有加重趋势。建设用地对粮食生产的“挤出效应”明显,“经、粮”争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流转困难,地租不断上涨,种粮成本增加,粮食作物面积难以保持稳定。

  基础设施与资金投入。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相当部分的沟、渠、路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管理,长年失修。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对农田基本建设投入资金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合作,没有形成整体效益。

  龙头带动与适度规模。龙头大户的种粮面积很难形成适度规模,典型的示范作用不大。各种生产要素的协同效应不强,生产潜力挖掘不够,粮食亩产也有待提高。

  基本队伍与技术力量。现实中的农业劳动以老人、妇女居多,缺乏新技能学习和操作能力。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中心粮库的投入运行,现代专业保管人员匮乏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供储与应急。仓储库容普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储备要求。不少粮库带病运行,存在隐患。粮食加工能力与应急供应需求有一定差距,很难满足应急加工的要求。

  “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

  突破瓶颈,继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尽可能利用非耕地资源搞非农建设,确保基本 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遏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趋势,保持功能区规划基本稳定。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和资金整合。

  大力发展和适度购买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等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探索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发展循环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探索科学的轮、休耕方式,持续保持肥力。

  扶优扶强,更好培育粮食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不断探索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保障、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开展农产品订单、保单,大型农用设施、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财产质押贷款。支持拉伸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引导构建现代新型的“互联网+”供销合作模式,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进一步研究制订吸引和扶持粮食经营大户做大做强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粮食经营和市场建设。

  完善队伍,不断增强服务和应急能力。培养高技能的粮食专业人才,更好地应用现代收储粮技术。

  要按规定分步增加储备粮规模,尽快完成粮库整改,加快新粮食储备中心建设,扩大仓储规模。同时,多渠道建设粮食物流通道,理顺粮食批发市场运作机制,解决安全隐患。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

  落实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建设粮食加工点,充分发挥现有粮食生产大户的作用,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完善粮食安全和应急加工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同时,加强粮情预警监测和粮食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

     [:wuyan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