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降价去库存代价大成本高- - 粮油市场报主办

时间:2015-07-20 15:5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降价去库存 政策收购价格 玉米 稻谷降价去库存代价大成本高

文章摘要:政策收购价格过高是当前国内粮食高库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也有不少提议围绕着调整价格做文章,如降低拍卖价格,补贴出口,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并由此而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分析起来看,这些措施中有的在短期内可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

  政策收购价格过高是当前国内粮食高库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也有不少提议围绕着调整价格做文章,如降低拍卖价格,补贴出口,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并由此而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分析起来看,这些措施中有的在短期内可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有限;有的确实可以扼制和去除高库存,但影响和负作用又过大。

  一是通过补贴降低拍卖价格。这是提议较多的措施。目前国内玉米、稻谷需求基本饱和,虽然这两种主粮大部分都收进了国库,市场可供的数量有限,但补贴少了仍难以扩大竞价销售数量。补贴到位虽可暂时多拍出一些国家政策库存,但也相应地减少了市场销售数量,市场需求实际上并没有扩大,并使社会企业更不敢收购粮食,进一步加大了国家政策收购数量和压力。只有大量增加补贴压低竞销粮食价格,使之与进口价格相接近,才能适度扩大消费,抵制进口。但这样做不仅成本高,且控制不了粮食供给,只能降低库存增速,而不能实现减少库存数量的目标。

  二是通过补贴扩大出口。目前国内玉米、稻谷与世界市场玉米、

  稻谷价格相差悬殊,同主要出口国的口岸价格相比,每吨都高上千元以上,基本上是出口1吨赔1吨;且我国已加入WTO,世贸规则也不允许通过直接补贴来进行粮食出口。

  三是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这样做既可以减少粮食供给,还可以给市场调节腾出更多的空间。由于目前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已经过高,价格下调少了作用不大,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调整到位,虽可以达到去除高库存的效果,然而影响过大,负作用也不少。

  首先,影响农民的利益。种粮仍是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保护农民利益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主要出发点,而较大幅度下调粮食政策收购价格必将直接减少农民种粮收入,可能导致一部分农民生活困难。第二,影响三大主粮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在我国是弱势产业,种粮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较大幅度地下调粮食政策收购价格自然要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因此,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虽然可以起到去库存的作用,但其影响和后果是党和国家不得不考虑和权衡的,代价太大,也不是最佳选择。

     [:wuyan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