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食品中要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一类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可以说,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且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有益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 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2、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什么? 根据1962年FAO/WHO食品发电委员会(CAC)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制造、加工、调整、处理、包装、运输、保管中,为达到技术目的而添加的物质。食品添加剂作为辅助成份可直接或间接成为食品成份,但不能影响食品的特性,是不含污染物并不以改善食品营养为目的的物质。2008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啥?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现在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尽管这些食品的生产大多通过一定包装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但在生产工程中,一些色、香、味具全的产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正是这些众多的食品,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5)有利食品加工制作,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6)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供应。 4、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简单地说,按常用添加剂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3)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4)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5、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何种原则?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2)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4)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6)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6、食品添加剂一定有害吗? 事实上,除了真正的天然野生食物,所有经过人类加工的食品中,大概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不能被妥善的制作或保存。 现如今,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而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中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对食品添加剂都实行着严格的审批制度。目前,中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700多种,美国有2500余种。凡是已被批准使用的,其安全性绝对没问题。往往是一些非法添加物混淆着人们的视线,如曾经发生过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吊白块事件”与“瘦肉精事件”等,都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都是由国家严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引起的,与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相关。 7、过量添加有危害吗? 这么多的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呢?拿包子里含有的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来说,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生成的苯甲酸进入人体后,经过9~15小时可与甘氯酸形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不会在体内积蓄。 但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脏中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会损害肝脏功能。按照GB2760-2007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是0.06 g/kg。 8、不要误解食品添加剂 不知从何时开始,“纯天然”这一名词忽然很时髦。食品、保健品是“纯天然”的,药品也是“纯天然”,连化妆用品、洗发精也都标榜自己是“纯天然”的。商场里,不少食品在说明书上都纷纷表白“本品不含防腐剂、添加剂”,而且这样的产品格外好销。 其实,“纯天然”一说的流行是缘于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科学的认识,总认为化学合成的物质会影响健康,吃了对身体不好。实际上,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专家曾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就没有健壮的男子,苗条的女子,聪明的小孩和硬朗的老人。” 因此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是必不可少的,每家每户中的酱油、味精、食盐等其实都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人们在选择食品时,应当注意挑选优质、信誉较好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而那些质量低劣的地下作坊,生产出相当一部分产品则属于滥用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人体若长期大量摄入这些成分则有害无益。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适合食用防腐剂、添加剂较多的食品,因此这些病人最好不要过多食用(或饮用)方便面、火腿肠、罐头、饮料等此类速食产品,以避免积蓄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9、日日相见的防腐剂 日常生活中,从调味品中的酱油、果酱,到各类糕点、饮料,及各种加工食物、包装食物中都少不了添加防腐剂。防腐剂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有时也可以防止食物中毒之类问题的产生。这些无疑是有益于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 在食品生产中,就以一些人常挂在嘴边的防腐剂山梨酸及山梨酸钾来讲,它们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山梨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适量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如果真是“不含防腐剂”,就无法保证食物在保存过程中不变质,而食物的腐败变质对人体的危害才是应值得注意的。 但防腐剂都是由人工合成的,使用不当会产生一定副作用,长期过量摄入绝对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摄入过多的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肚痛、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脏、肾脏造成严重危害,更会增加癌症的罹患率。 10、色素也有毒? 色素并非非法添加物,在食品中添加色素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造红酒。但不久前爆发的“苏丹红事件”,其恶劣的影响使人们对原本名声就不太好的色素更加产生了怀疑。当然,苏丹红其实是一种工业染料,而非可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只要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和标准内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总是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利润而过量添加色素。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避免购买过分鲜艳的食品,切记不要被那艳丽的外衣所迷惑。 请注意,我国严正规定: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11、食品添加剂的警戒标准是什么?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摄入一种无健康危害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升/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一天最大摄入糖精钠的允许值为250毫克。 这都是成人的规定摄入量,儿童的摄入量相对于成人而言应该更小。 由于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食物的天然成分,少量长期摄入也有可能存在对机体的潜在危害。随着食品毒理学方法的发展,原来认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发现可能存在慢性毒性和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的危害。故各国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国际、国内对待食品添加剂均持严格管理,加强评价和限制使用的态度。 12、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在大规模、现代化的食品生产中,正确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4个好处:一是增加食品的保藏性能,延长保质期,防止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和由氧化引起的变质;二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食品的质构如色素、香精、各种调味品、增稠剂和乳化剂等;三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适应机械化、连续化大生产。如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四是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如营养强化剂、食品功能因子等。因此,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13、一些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添加剂 (1)甜蜜素 是一种无营养甜味剂。甜蜜素作为一种常见的甜味剂在大多数食品中使用,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甜蜜素”的甜味纯正,甜度通常认为是蔗糖的30倍,在美国曾成为一种消费量很大的人工甜味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9年。这一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收到有关甜蜜素为致癌物的实验证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为此立即发布规定严格限制使用,并于1970年8月发出了全面禁止的命令。世界上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甜蜜素作为食品甜味剂。 (2)苯甲酸 广泛用作食品防腐剂,天然存在于酸果蔓、梅干、肉桂、丁香中,是一种芳香族酸,还可以作为香料添加。未离解酸具有抗菌活性,在PH值2.5-4.0范围内,呈最佳活性。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绝对安全使用,世界各国对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GB2760-2007中规定苯甲酸在蜜饯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g/kg。 (3)糖精 也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至550倍,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非常有害。 (4)安赛蜜 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品,类似于糖精,增加食品的甜味,没有营养,口感好,无热量,具有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联合国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推荐日均摄入量(ADI)为0-15mg/kg。1988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食品中使用安赛蜜,规定日摄入量(ADI)为0-15mg/kg。 14、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的误区 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上许多天然产品的毒性因目前的检测手段,检测的内容所限,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合成的毒性小。人工合成添加剂的安全性经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只要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并在食品标签上正确标注,对消费者的健康就不会造成危害。但如果超量使用,则会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一些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效果,而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些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该注意:仔细查看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食品添加剂;同时尽量要到大型超市购物。 (2)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15、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有益无害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 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 16、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多大危害? 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是潜在的,在短期内一般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长期积累,其危害就会显现出来。如色素摄入过量,会造成人体毒素沉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造成伤害;超标使用甜味剂、膨化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较大危害,严重的可能致癌;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面包等,大量摄入导致头疼、影响智力、癫痫、癌症等。 此外,亚硝酸盐在肉类加工如制香肠、肉罐头中被广泛使用,用于防腐,属于中等毒性物质。过量摄入亚硝酸盐,轻度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中毒会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17、如何正确防范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 (1)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子也就越深。 (3)“知道”了以后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 (4)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在价格战的背后,有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 (5)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汉堡包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18、如何为自己把好入口关? 很多市民到饭店就餐,喜欢点红烧肉、农家笨鸡蛋羹等。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提醒,如果红烧肉的颜色过于红,鸡蛋羹的颜色过于鲜黄,消费者就应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其中很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食品添加剂。 在购买食品时,最好选择正规商场,挑选优质、信誉较好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通常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而那些地下作坊,生产出的相当一部分产品是滥用了食品添加剂的,若长期大量摄入这样的食品对人体有害无益。 另外,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看其有无卫生许可证、合格证、卫生监督监测部门的检验报告书。同时要注意食品外观或味道有无异常,如有疑点暂不要购买。 此外,应避免购买过分鲜艳的食品,切记不要被食品艳丽的外衣所迷惑。 19、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选购技巧有哪些? (1)学会一些识别技巧 质监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很多黑作坊会将硫磺、甲醛、吊白块、烧碱等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从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因此,消费者应学会一些识别技巧。“硫磺可以杀菌、消毒、漂白和防腐。”质监人员表示,硫磺多隐藏在银耳、瓜子、馒头等食品中,消费者可通过观察颜色和分辨气味来进行辨别,“比如说银耳,它本身是没有味道的,消费者购买时可以先取少许试尝,如果舌头有刺激的感觉,就说明该食品是用硫磺熏制的。” 甲醛一般隐藏在海鲜、肉制品、豆制品等食品中。“鉴别办法是,甲醛泡过的食品形体比较大,而且色泽较浅,在吃的过程中,能明显感到入口爽滑,嚼起来特别脆。”豆腐、米粉、鱼翅等食品则是吊白块的主要隐藏地,像豆腐、腐竹等本身含有自然颜色的食品,如果看上去特别白,则有可能掺入了吊白块。对于水产品来说,消费者购买时可通过看、闻、捏来鉴别,例如:“新鲜正常的水产品应该带有一些海腥味,加了吊白块的水产品则会有轻微的福尔马林的刺激味。” (2)不要单一选择某种固定食品 从健康角度讲,不要吃单一食品,吃得越杂越好。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食品添加剂的累积性危害,以年轻人喝饮料为例,有的人可能只喜欢某种饮料,几乎天天喝,这对身体是有害的。有的饮料在制作时加入的苯甲酸钠虽然符合国家要求,没有超量使用,人们饮用也绝对没有问题,但日积月累在人体残留的苯甲酸钠就很有可能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而这种危害往往是隐性的,不会立即显现。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尽量不要单一选择某种固定的食品,吃得越杂越好。 (3)尽量选择加工程序较少的食品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经常会在超市买些半成品,比如速冻饺子、番茄蛋花汤、方便面等,专家对此表示,此类“方便”食品对健康有害无益。“尽量在家自己烹调,不要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长期这样,身体里累积的各种添加剂就会增多。”因此,尽量少吃加工过的食品,应多选择天然食品或加工程序较少的食品。 如果去超市购物,生鲜区应是首选;新鲜蔬菜只经过清洁和运送,可以说完全不含添加剂;鲜肉也是如此,相比加入各种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的熟食和肉制品来说不知要省略多少种化学物质;各种零食基本上都是加工程序繁琐的食品,尽量少吃。 (4)认准QS标志 购买食品时最起码要认准QS标志。消费者最好去大型场所,选择食品时要多注意观察,不要盲目购买拿不准的食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销售场所提供第三方公证机构出具的食品合格报告以及厂家出具的厂检报告。而需要注意的是,厂检报告是批检,消费者查看时要对照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如果销售场所不提供或提供不出,消费者可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样买东西的时候,好好看看上面的原料说明。尤其要看一下成分说明,尽量选购化学名称少的食品,尤其对于儿童来说,我国规定2岁内婴幼儿食品中禁止添加除营养强化剂之外的任何食品添加剂。 因此,不要随意给婴幼儿购买饮料、水果制品、糖果、点心等食物,除非是专门制作的婴儿食品。 (5)慎选颜色过艳、口味过重的食品 不少人在选购食品时,往往会看中颜色、口味,殊不知颜色过于鲜艳、口味过重、香气明显的食品很可能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超标。消费者应尽量少食用带色素的食品。购买含有漂白剂的食品时,消费者要认准食物原色,银耳、粉丝、腐竹等食品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如本来偏黄的牛百叶非常白净,最好不要购买。 20、食品添加剂中增稠剂的作用是什么? “食物的酸、甜、鲜多是添加剂‘调’出来的。”食物能有好的口感,如现在食品有良好的弹性,爽滑的口感,其中就少不了添加剂的功劳。食品增稠剂通常是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如食品中常用的来自于动物的增稠剂“明胶”和来自于植物的“海藻酸钠”为例,明胶虽然被称为“胶”,但其实是从动物身体上提取的含有多氨基酸的蛋白质。因为源自天然原料,安全性高,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等行业中,除了对食品品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兼具美容之功效。 海藻酸钠又名海带胶,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作为增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行业。自八十年代以来,褐藻酸钠在食品应用方面得到新的拓展。褐藻酸钠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而且可作为仿生食品或疗效食品的基材,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天然纤维素,可减缓脂肪糖和胆盐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血中甘油三酯和血糖的作用,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它在肠道中能抑制有害金属如锶、镉、铅等在体内的积累,正是因为褐藻酸钠这些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日本人把富含有褐藻酸钠的食品称为“长寿食品”,美国人则称其为“奇妙的食品添加剂”。再有就是,目前市场上喜闻乐见的果冻,就必须使用增稠剂以使其凝冻成形,不然果冻也就成了液体饮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明胶,也就不会有果冻这个食品了。 21、合理的食品添加剂能够调整营养结构 现在许多人反对食品添加剂的理由是害怕使用了添加剂的食品不营养、不安全,但合理的食品添加剂恰恰还能够调整营养结构,达到均衡营养、补充营养的效果,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在面粉里面可以添加钙粉、维生素、功能因子等,强化面条的营养功能;此前我国推行的酱油加铁工程、碘盐工程等,都是在食品里添加人体必须营养成分的最好例子。 22、食品添加剂国际通行 目前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5万多种,其中80%为香料,常用的添加剂品种有5000多种,而比较常见的有600-1000种。对于国内不少人认为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最为值得称道这一看法,事实上美国恰恰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在美国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0种以上。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1100种,欧共体允许使用的有1000-1500种,中国食品添加剂目录屡经修改后,目前允许使用的为2171种。 所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或者消费者会像我们今天这样对食品添加剂产生恐惧,所不同的是,像美国的企业绝对不会超范围、超量来使用添加剂,因为严格的法律会让违法的企业和企业主的下场不堪设想。 23、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 (1)没有它,食物要么馊了要么有哈喇味 如果你要吃能放很久的东西,包装漂亮的东西,不可能没有添加剂。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现代人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自己生产食品,吃新鲜的,所以要求很多食品一定要有比较长的保质期。要保存,就要避免细菌的繁殖。 过去的方法有三:干制,盐渍,或者做罐头。当然,盐渍可以替换为糖渍或糟渍。这都是古人抑制细菌繁殖的有效办法。但是现在人们不喜欢吃那么干、那么咸,那么甜的东西了。也不喜欢吃罐头那样煮烂的东西,所以就用防腐剂来保存。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 有些产品不加防腐剂,但是要加抗氧化剂,这样的食品是因为脂肪多油大,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比如方便面啊,饼干啊,曲奇啊,派啊,一些膨化食品、油炸食品什么的不加放不了半个月就变味了,还有毒。 (2)没有它,食品不好看也不好吃了 如果果冻永远只有一种无色产品,你会觉得怎样?如果糖果全是白色或褐色呢?如果果粒酸奶不加香精全是原味呢?如果果珍没有加橙味香精呢?还有增味剂,也就是味精之类的东西。餐馆里都是大勺加,不加能那么鲜美吗?每个菜都花4个小时吊鸡汤等得及吗?所以,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求浓味,就必然会引入这些添加成分,除非我们接受天然食品的清淡滋味。 乳饮料是牛奶加水加糖加酸等制成的,它比较稀。你喜欢喝浓一点的感觉,所以厂家就会投你所好加入增稠剂。食品增稠剂能溶解于水中,形成黏稠、滑腻的口感,并延长了保质期。纯牛奶是不加的。 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每种添加剂都有存在的原因。添加香精和色素,是因为消费者喜欢看漂亮的,喜欢吃香浓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这种选择是一种本能,因为色彩和味道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现在国际上有种趋势是越高档的东西,颜色越朴实,口味越清淡,可是国内这种观念还没有这么普及。 (3)没有它,超市里全是食品原料了 一般来说,添加剂多的食品,也往往是高度加工的食品——看不出原料长什么样子的食品。这样的食品一般都会加入较多的油、糖、盐、淀粉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少,营养价值较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催生了很多方便食品,人们不用亲自劳作,就可以到超市买到可口的食品,但快捷不是十全十美的,是要付出健康代价的。 其实,想少吃添加剂,老老实实在家吃饭就可以。虽然城市里自家建菜园子,挖一口井不现实,但每家都可以购买最新鲜的原料自己烹调,享受天然食品带来的健康作用。比如,家里做的土豆就是个好东西,但买来的薯片不是。经过高温油炸之后,维生素C和多种B族维生素损失惨重,而原来低脂肪低钠的优点也没有了,变成一种高脂肪高盐食品,吃了容易发胖,还含有高温油炸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丙烯酰胺。所以,像薯片等膨化食品,可乐等碳酸饮料,还有糕点甜食,还是少吃为好。 看来,现代人的生活离开食品添加剂是不可能的了。但食品界正努力研制和使用更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满足人们绿色健康的高层次需求。 24、什么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添加剂”? 比如:大米中发现了石蜡;奶粉中发现了三聚氰胺;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洗发水中的二恶烷…… 市工商局根据近两年来的违法、违规案件分析,向社会公布了目前最为常见的6种假冒的食品添加剂,经这些“非食品添加剂”处理的食品,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1)甲醛泡制水产品 银鱼、鱿鱼等海鲜易腐烂变质,为了能增长保存时间,不法商贩就拿甲醛浸泡,泡出来的海产品不仅保质期长,看上去也很新鲜,成色饱满。甲醛泡制的鲜鱿鱼多送到饭店、烧烤摊等,而干银鱼丝则销往海货零售店。由于岛城的海产加工业较发达,近几年的案例中,甲醛位居违禁添加剂榜首。 甲醛俗称福尔马林,国家明令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和添加的。但是由于甲醛有防腐保鲜作用,而且能够改变海鲜产品的成色,致使不少黑作坊、小商贩在水产品、水发产品中违法使用。 (2)亚硝酸盐为肉保鲜 肉制品中最常见的违禁添加剂是工业亚硝酸盐,使用这种工业盐后的肉颜色红艳饱满,而且口感好,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工业亚硝酸盐可以大大缩短肉制品的加工时间。但工业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极大,轻则恶心、呕吐、头晕、全身皮肤及黏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重则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二氧化硫熏出“毒银耳” 二氧化硫既是漂白剂,也是防腐剂,银耳经过硫磺熏蒸以后,二氧化硫会直接吸附在银耳当中,食用后会产生呕吐、恶心等症状。因对人体有很大危害性,国家规定禁止在食品中加入。工商部门表示,二氧化硫多被违法添加在银耳、香菇等干货食品当中。 (4)硼砂制作面食糕点 硼砂也是最常见的违禁食品添加剂,多被用于拉面、饺子皮、挂面、糕点等面食中,使用了硼砂的面食更加筋道、有弹性,而在粽子中添加硼砂,可以使粽子有嚼头而不粘棕叶。但硼砂是一种有毒化工原料,多用在陶瓷、玻璃等产品的制造中,我国明令禁止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酸性的硼砂在进入胃部之后会刺激胃酸分泌,严重的会刺激人的胃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5)吊白块成粉丝顽疾 吊白块又称雕白粉,属于非食品添加剂。因吊白块具有漂白和凝固蛋白质的功能,遂常被违法添加在米粉、粉丝、冰糖、腐竹、豆腐等食品中。据介绍,在粉丝、腐竹等食品的传统工艺中,的确有吊白块的加入,但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吊白块被排除在法定食品添加剂之外。 (6)双氧水为干果“美容” 工业双氧水具有杀菌、漂白、保鲜的作用,国家《食品卫生法》禁止将工业级双氧水添加到食品当中。但是工业双氧水比食用双氧水便宜1000多元,对于一个生产加工企业来说,这个数字相当可观,于是,开心果、白瓜子等干果的制作过程中,直接用工业级双氧水漂白、保鲜。多数市民都爱吃白莲蓉月饼,但莲子加工后会呈现红色,必须要褪色漂白后才能呈现晶莹剔透的白色,月饼生产厂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引入工业双氧水为莲子脱色,国家专门为此对白莲蓉月饼介入监管。 25、关于牛奶添加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也被作假的人称为“蛋白精”。 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的。要是蛋白质不够多,说明牛奶兑水兑得太多,说明奶粉中有太多别的东西的粉。但是,蛋白质太不容易检测,生化学家们就想出个偷懒的办法:因为蛋白质是含氮的,所以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添加过三聚氰胺的奶粉就很难检测出其蛋白质不合格了,这就是三聚氰胺的假蛋白。 三聚氰胺的毒性危害: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26、秋季饮食指南:食品安全关键在厨房 经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季,身体能量消耗大而进食较少,因而在气温渐低的秋天,就有必要调补一下身体,也为寒冬的到来蓄好能量。人们常常会因快节奏的生活而忽视对日常饮食的要求,很多人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吃饱就好,忽视了营养的合理搭配。一份快餐一瓶纯净水、一个汉堡一杯可乐可能一时骗过我们的肠胃,但这样常常会对健康构成威胁。生活家小编特意为您搜罗了适合这个秋季的各类饮食保健信息,让您和家人都能健康快乐每一天! 背景:去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2007年上半年食品合格率达到85.1%,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也在不断改善。 和众所周知的食品受化学品超量威胁相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更愿意告诫大家,比化学品影响更大的,其实是百姓们对食物保存和加工的错误方法。 陈君石表示,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渐完善的同时,处理食品时的卫生状况也必须得到足够的认识。 2005年8月,四川省猪链球菌病导致204人生病,38人死亡:2006年8月,北京“福寿螺事件”中23人引发管圆线虫病;今年4月,北京6人吃海丝螺引起急性中毒……这些都说明,食品处理不当带来的健康威胁,远远超过化学品污染食品带来的危害。 想要享用安全的美味食物,一定要关注选购、储藏和加工三个环节的健康和安全。陈院士指出了人们生活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希望大家把住食品安全关从自己的手中开始。 27、错误饮食几大“惯犯” 选购:图便宜买一些保质期即将结束的甚至是有些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好奇心重,喜欢买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吃过、做过的食物,很容易因为不会加工而导致食物的不熟甚至变质。 肉肠食品:认为肠衣上偶尔一点腐败变质不会影响到里面肉的质量,把腐败的地方洗切掉或者洗掉蒸一下,还可以继续食用。 海鲜:生吃。 冰箱:认为是食品安全箱,吃剩的食物从里面取出便吃。 28、饮食须树立的正确观念 蔬菜和水果:最好用盐水简单浸泡一下,能够消灭一定量的细菌。在自己家中最好不要腌制泡菜,避免泡菜成为细菌的温床。 肉类食物:一定要保证烧熟煮透,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化冻,再加热煮透,避免加热不彻底。 海鲜:最好是煮熟了吃。因为只要海鲜有一点点变质,副溶血性弧菌就会大量繁殖。 很多市场中销售的海鲜不能达到完全灭菌。对于一些只能生吃的海鲜,必须严格保障食物来源卫生条件的可靠。 冰箱:冰箱中的食物必须再充分加热后再吃,这是杀灭细菌的好办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让我们倡导营养、卫生、安全的食品理念,吃得味美、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