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时间:2015-04-13 12:37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法邦网提供法律法规:[接上页](三)重大项目重点实施“二步法”制糖、糖纸联产、糖醇电联产、生化产品等重大项

【法规名称】 

【颁布部门】 

【发文字号】 桂政发[2009]100号

【颁布时间】 2009-12-25

【实施时间】 2009-12-25

【效力属性】 有效

【法规编号】 496254  

【正  文】

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

[接上页]

  (三)重大项目
  
  重点实施“二步法”制糖、糖纸联产、糖醇电联产、生化产品等重大项目建设与实施,以重大项目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到 2020 年,实施重点项目 76 项,项目总投资 271.6 亿元。其中蔗渣制浆项目 13 个,投资 74 亿元。蔗渣浆造纸项目 12 个,投资 57.3 亿元。酒精、燃料乙醇和酵母项目 8 个,投资 19 亿元。两步法制糖项目5 个,投资 21.6 亿元。技术进步项目 14 个,投资 68.7 亿元。糖料蔗良种研发和基地建设 17 个,投资 19 亿元,滤泥制有机肥 7 个, 投资 11.7 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 140 亿元的销售收入以及巨大的社会效益。
  
  五、政策措施
  
  (一)提高糖业准入门槛。通过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政策, 对仍采用“一步法”传统生产工艺的新建或扩建项目,原则上不予核准;对不配套或无规划配套实施综合利用的企业项目不予支持; 对吨糖能耗达不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属于政府核准的不予核准,属于非核准的项目政府资金不予支持。
  
  (二)加大糖业扶持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制糖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以及“三废”治理技术的创新,支持糖料蔗育种、繁殖及推广体系建设,对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的蔗糖综合利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蔗糖综合利用项目的环保治理配套项目列入自治区专项计划,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引导鼓励蔗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食糖出口激励机制,鼓励我区食糖出口。加大对企业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
  
  (三)优化糖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现有制糖企业(集团)以资产为纽带进行深层次联合,组建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糖业集团。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共同发展,平等竞争;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外资以租赁、承包、 参股乃至兼并等形式参与糖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的强强联合、以大带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制糖企业与食糖流通 企业、大型物流企业结盟,建立农工贸结合的大型糖业集团,实现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力争到 2015 年,培育 5 个以上年产糖量 100 万吨以上、产糖量占全区 70%以上、分工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的企业集团。
  
  提升单厂生产规模,使资源重新得到配置和优化。通过制定 地方产业政策、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严格环保规定等措施,淘汰或整合无蔗源保证、生产工艺设备落后、日榨能力 3000 吨以下的小糖厂。到 2015 年,使全区平均单厂能力由目前的 6200 吨提高到 8000 吨以上,全区制糖企业集团由 34 家整合到 20 家以内。
  
  (四)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行业技 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改造传统糖业,促进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以及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到 2012 年,全区糖业技改年投资额达到 160 亿元,2015 年达到180 亿元。
  
  围绕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推进糖业生产共性技术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扶持糖料蔗机械收割和耕作技术的研发及推 广,建立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快对制糖生产过程中的压榨、澄清、蒸发和煮糖等进行改造,淘汰小型、效能低等落后 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大型硫化床锅炉、全自动分蜜机、新型高效发电机组、液压马达、环保高效燃硫炉、无 滤布真空吸滤机、高效石灰及其消和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利用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改造现有的生产工艺,提高单工序以及全过程 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力争到 2015 年,年产糖 50 万吨 以上的企业集团至少有一条全自动化制糖生产线,企业生产的单 工序、单机自动化控制普及率达到 40%以上。
  
  推行蔗髓发电新技术,提高热电联产效率。推动制糖、蔗渣 制浆造纸等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引进和示 范推广。大力推进甘蔗生产燃料乙醇试点,开发引进蔗渣浆厂污 染治理技术,完善糖厂循环水利用技术和污水治理技术。
  
  (五)加强良种研发和推广。依托现有的甘蔗科研机构,积极吸纳和利用国内外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优势,加强糖料蔗研发和 甘蔗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率和水平。加快培育和推广高产高糖、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早中 晚合理搭配的糖料蔗新品种;加快引进糖料蔗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品种多元化。建设一批区域性新品种选育基地及种植示范基 地,大力扶持糖料蔗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吨糖田”综合栽培技术,引导蔗农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实现糖料蔗品种多元化。整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资源,推进土地规模化、标准化整治,加快蔗区灌溉设施和生产条件的建设,改善蔗区道路,推广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