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上海近几年来食品产业重组进程中规模最大的跨地域并购案。 2009年8月17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光明集团)宣布正式与云南最大蔗糖资源型企业英茂糖业达成战略合作,并以麾下光明糖业有限公司完成对后者60%的股权受让。 该次合并英茂糖业将可能成为2009年以来中国糖业并购规模最大的一宗交易。 目前,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仍在对该交易进行审批,一旦获批通过,光明糖业将帮助英茂糖业大幅度向产销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上转变,以完成英茂糖业在港IPO的计划。 这并非光明集团走出上海的第一次收购尝试,但却是其以纯资本运作的市场化手段探索产业上下游整合,以实现主业资产证券化目标的第一步。 谈判进程 从2009年春节正式与高盛亚洲开始接触到5月份说服自然人出让控股权,光明集团与英茂糖业的谈判进程可谓紧凑而密集。 “我们不敢松懈,在与高盛率先谈妥交易条件之后,光明谈判团队5月份之后又多次赴云南与其余自然人进行谈判。”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于2009年8月15日接受本报记者时透露。 据本报记者获悉,在光明糖业与高盛亚洲及原股东谈判过程中,包括中粮集团、英糖等公司也都在积极与英茂糖业进行接触。 知情人士称,高盛在光明来洽谈时正积极鼓励英茂糖业推进上市计划。早在2008年8月,英茂糖业已获得香港联交所的正式上市聆讯。 葛俊杰表示,从组建产销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来讲,我们双方的背景是非常互补的。据悉,目前糖业是光明集团五大核心业务和支柱产业之一。 葛俊杰表示,从战略角度,资源起码要布局超过100万吨,网络优势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光明和高盛、英茂糖业在趋势战略上互相都比较认同。”葛俊杰表示,“在中国糖业产销分离,集约化程度不高、外资纷纷渗透的市场里,我们的合作能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模式创新和整合。” 能实现这一整合价值的就是英茂糖业未来的上市平台。同时,撬动资产证券化这一关键战略此前也一直是光明集团的战略愿景。 羊群效应 据悉,光明食品集团整合英茂糖业的基本路径是,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光明糖业有限公司,由其收购英茂糖业原股东高盛亚洲及部分自然人共60%的股权。由于英茂糖业在香港联交所已通过聆讯,根据香港资本市场规定,控股方发生变化,公司上市必须推迟一个财务年度。也即是说,根据计划,英茂糖业将在2011年完成上市。 关于一个新英茂糖业的规划也将围绕产销一体化的思路展开。在英茂糖业正式IPO前,光明糖业会将继续加大对中国西南西北两个区域的布局。“2009年生根重庆,完成全部西南地区的布局,明年则要加大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地区的网络建设。” 此外,光明集团也将出资对物流建设的投入加大力度。此前,云南的糖价普遍要比其他市场的价格低100元左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云南的糖豆是通过铁路运输,物流运力成本偏高,而西南地区则可能面临缺现货的情况。在这些运力不均衡的地区进行整体的物流、仓储区域中心以及期货交割仓库的配套。未来也不排除在广西、宁波港、天津港、武汉港等地加大投资和建设。 据悉,包括网络的先期投入则都由集团来完成,由在上海设立的糖业管理总部统一管理,并针对不同领域设立生产事业部、流通实业部。而未来交易结构全部落到实处,产生整合收益后,光明食品集团也将更多资产打包进入英茂糖业,从而真正实现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首家产销一体化商业模式的糖业公司。 “此次与英茂糖业的战略合作其实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产生了产业的羊群效应。”光明集团向本报记者透露,“一些上游资源型企业已经开始与光明接触,希望也能够进入这一具有整合效应的产业链。” “我们也希望在未来可以在英茂糖业的平台上做更多的事,这些物流配套的投入,其实不单可以为糖业服务,也可以吸引包括咖啡豆、面粉、油、黄油等类似产品的整合。”葛俊杰表示,“糖业是个大资本产业,只有产生了羊群效应,才会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包括网络、物流、生产的集约化效益才会真正得以显现。”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朱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