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我国将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一同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陈昌亚说:“萤火一号”拉开了我国“十二五”期间深空探测的序幕,必将为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积累丰富经验。“十二五”期间,我们航天人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深空探测多作贡献。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研究员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向世界极地考察强国迈出了关键性步伐,形成“一船四站一基地”的南北极考察战略格局。“十二五”期间,我们每一位“极地人”将再接再厉,围绕着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课题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极地科学研究,为我国早日成为极地强国而奋斗。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德仁院士说,此次成就展上展出的“三维GIS平台软件GeoScope”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创新。 “十一五”期间,李德仁院士带领他的团队,更多地投身于将科技成果运用于老百姓实际生活中。谈起“十二五”,他说,还是要多研发为老百姓提供位置服务的科技成果,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 在西安,众多高校师生通过新闻报道、网络论坛关注着重大科技成就展,希望展览能更大地激发全社会的自主创新热潮,普及更多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常识。 西北大学法律系的薛媛说:“成就展上节能减排、探月工程等方面的展示都让人眼前一亮。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甚至提升地球公民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涉及地球的能源资源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向月球等外星球进行拓展的能力,而科技的力量无愧是人类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师吴秀霞说:“现在大家都知道科技的重要,自主创新搞研发的社会氛围正日趋浓厚,但是如何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钱花在刀刃上等方面,尚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 在国内食糖主产区广西,“十一五”期间,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使得制糖业不仅成为广西工业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也成为全国制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 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锡文说,科学技术要成为生产力,关键在于应用。他期待,“十二五”期间,国家能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扶持力度,以技术进步促工业环保。(参与采写记者吴晶晶、张建松、张舵、廖君、冯国、王秋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