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红河县民族团结示范点见成效

时间:2016-04-01 23:0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 信息中心 从2002年底至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先后在三村乡坝木村、红河一中、迤萨镇跑马路、红河糖业公司、架车乡龙然村、乐育乡龙车小学、甲寅小学等创建了七个民

 |  ]

信息中心

      从2002年底至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先后在三村乡坝木村、红河一中、迤萨镇跑马路、红河糖业公司、架车乡龙然村、乐育乡龙车小学、甲寅小学等创建了七个民族团结示范点,3年来,通过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创建活动,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红河县位于红河州西南部,全县有哈尼、彝、汉、瑶、傣五种世居民族。2005年未全县总人口为27.8万人,少数民族占94%(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的76%),财政总收入为2733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1092元。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边境线长30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集“边、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红河一中是红河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设有高、初中及初中民族班,共有35个班,17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0%以上。2002年底,县民族局把红河一中确定为民族团结示范学校,认真开展各项创建工作。

 

      县民族局征订了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统一组织编写和审定的初中《民族政策常识》、《中华大家庭》等试用读本为教学参考用书。要求学校政治教师、年级主任、班主任兼任民族政策常识教育活动教师,并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们了解了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各族师生“三个离不开”的观念。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思想道德素质、民族常识得到加强,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三村乡坝木村历史上与邻村墨江县格牙村因山林、地界、水源纠纷,发生过长期的群体性械斗,至使邻里不和,亲人不能相互往来。引起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派出省民族工作队驻扎12年之久维持团结稳定。2000年省民族工作队撒走后,把维护团结稳定的工作交给了红河县委、县政府和民族局。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团结、稳定、建设、发展”八字方针和省民委提出的《关于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点”和兴边富民示范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县民族局于2003年确定坝木村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先后投入19万元资金,实施了输电线路建设、坝木村完小教学楼和学生食堂建盖、卫生街道建设2000平方米、配套小畜厩建设90个、科技培训、困难学生补助和民族政策宣传等项目。

 

      同时,成立县、乡、村联防联调领导小组,每年与墨江县举办一次联防联调会议、开展联谊活动。村民们以民族节日活动的方式邀请邻村亲朋一起过节,促进友好往来。

 

      通过项目建设和各种联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坝木村的面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群众的团结意识、思想素质、发展经济的意识加强了。现在,群众们种植茶叶,学习科技,积极发展生产。几年来,未出现过较大的矛盾纠纷和团结隐患,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带动了周边村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李盛文)

(编辑:webmaster

[字号:]



  • 前一则: 国家启动“怒江问题”研究
  • 后一则: 和谐玉溪的三个“第一”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