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土豆是一种蔬菜还是一种粮食?这是个问题。 1月6日,农业部透露,到2020年,土豆将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一直以蔬菜形象出现的土豆,居然要跟馒头米饭一起跃升为主粮了,小小的土豆里面,究竟蕴含着多大的能量? 本报深度记者 刘帅 《.. 土豆是一种蔬菜还是一种粮食?这是个问题。 1月6日,农业部透露,到2020年,土豆将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一直以蔬菜形象出现的土豆,居然要跟馒头米饭一起跃升为“主粮”了,小小的土豆里面,究竟蕴含着多大的能量? 本报深度记者 刘帅 《今日德州》记者 李榕 土豆是蔬菜还是粮食? 200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中,对粮食的定义,只提到玉米、小麦和水稻,并未提到被专家认为增产潜力巨大的土豆。土豆在中国粮食战略中,更多的只是“蔬菜”概念。 而小小的土豆进入粮食的范畴,还要从5年前的全国两会说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联合多位代表提交的《确立马铃薯主粮地位 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议案中,提出将土豆主粮化。 负责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传的施晓亮告诉齐鲁晚报记者,郭凤莲曾经到德州乐陵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希森集团进行考察,一生关注“三农”问题的郭凤莲认为,土豆对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就在2014年6月,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余欣荣在衡水土豆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听取了中国农科院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组做的《马铃薯主粮化项目和衡水替代种植试验总体情况进展》专题汇报。作为企业代表,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在会上进行了发言。 施晓亮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在这次会议上,农业部与中国农科院提出,要用5到10年基本形成土豆主粮化生产和消费新格局。 “土豆主粮化”思路由来已久,余欣荣是最早的提出者和倡议者,中国农科院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组于2013年正式启动,组织食物营养所、农产品加工所等单位,联合多家地方研究院所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系统推进项目。 施晓亮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其实土豆已经悄悄走进中国人的生活。2009年,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土豆人均年消费量为50公斤。美、英、德、法、加等国人均年消费56公斤,均远高于我国的37公斤。 但37公斤已经是高速增长的一个数字。2000年,这个数字是14公斤,2006年是31公斤。 更大的潜力 与农业部多次打交道的希森集团,在2014年初还应农业部与国家粮食总局的需要,撰写了《把马铃薯列入主粮 纳入国家粮食储备的建议》。 “农业专家分析,受耕地面积、水资源、气候变化等因素变化影响,小麦、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土豆增产潜力远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传统作物,全粉更全、价值更高、更耐储存。”建议中提到。 在2014年6月的座谈会上,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一致认为,土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顺应国人营养需求、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有着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大力推进土豆的主粮化战略。 “其实,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联合国将2008年确定为马铃薯年,以提高公众对土豆在战胜饥饿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促进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施晓亮介绍,联合国早已把土豆作为玉米、小麦、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甚至提出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土豆可以拯救人类。 2011年,南开大学发布我国粮食供需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中国总人口将保持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600万人。按200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399公斤测算,仅满足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就需要每年新增24亿公斤供给。虽然中国粮食连年增产,粮食进口并没有减少。 农业部很早就认识到土豆对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2006年出台的《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认为,土豆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土豆已成为我国包括大豆在内的第五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但我国土豆亩产量比较小,平均亩产才960公斤,在世界排名第92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土豆可以达到亩产三四吨甚至五六吨,这种增长潜力是水稻、小麦、玉米没有的。”希森集团乐陵基地总经理孔海明介绍。 “土豆抗旱、适应性强,全粉能储存十五年,习总书记强调自己碗里要盛着自己的粮食,土豆就能在这上面发挥作用。”施晓亮说。 主粮化还有很长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