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也讲“一分价一分货”,质量好了肯定价格要高,因为质量上来了数量可能就上不来,这是个辩证关系。通河县柞树岗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想做的,就是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得起绿色健康的大米,同时也让耕者得利。 “这个‘绿谷金稻’就是我们的。”合作社理事长付朋飞对记者说,“我们通河没有工业,土地保护得好。就拿我们这1万亩地来说吧,刚开垦十几年,原来都是荒地,种水稻的年限短,地里的微量元素就多。我们这个大米,吃起来有嚼劲儿,甜香。” 付朋飞说,食品安全说到底在种地的老百姓手里,“我们参加培训,人家讲了,你们种的安全了,食品才能真安全。不管什么农产品,什么标准,最后还是农民在实施。”付朋飞说他们合作社用的都是生物肥,杀虫用的也是生物农药。 “一年也就产2000吨,产量稍微低一点,所以价格也稍微贵一点。”付朋飞说,“也得让种粮食的农民有的赚,他才愿意去种安全健康的大米。否则他原来一晌地能赚5万元,现在种优质稻才3万元,他肯定不干,就是差2000元他也不干。现在看来,我们水稻品质好,消费者还是很认可的,农民一亩地还能多收入100来块钱。” 东西卖出来了,能卖上好价,自然而然企业、合作社就增效了,也给农民带来了利益。李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随着绿色食品的开发,全省绿色食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20%以上。而博览会的举办无疑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户开辟了一条增收的渠道。 消费者首先想知道哪些是好的 “这几天大伙知道我这米好了,一天回头客也不少。”付朋飞说,“其实我们的米特别好,一打开锅盖,一屋子都是香味,是米的那种自然的香味。但是我们的品牌没有打开销路,没人知道通河在哪里。创建这么好的展销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雁窝岛集团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国文也说,现在消费者对吃的东西特别关注,大家都想吃点安全的健康的东西,可是生产者却不敢扩大生产。因为光东西好还不行,还得宣传好,还得能卖出去。 “现在我们是好东西和差东西同样一个价格在卖。不说别的,就说这东北民猪。好不好?好!就是我们小时候家家都养的猪,为啥现在没几家养了?因为消费者很难分清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这猪肉他就不敢掏钱买。”傅国文说,“西班牙一条猪腿卖1000欧元,在咱们国内能买多少头猪呢?买11头猪。我们不是生产不出来,能生产出来,就是怎样去引导。这次展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也给了消费者一个机会,能够买到物有所值的东西。” 正是为了满足展销双方的真实需求,展会还专门举办了贸易洽谈会和绿色食品基地推介会。“主要是突出粮油,林下产品,像米、面、油,包括木耳蘑菇,山特蓝莓蜂蜜等等,重点邀了一些经销商、代理商、分销商、配送公司到会洽谈采购,供需双方见面。”李旭说,“再就是举办了黑龙江绿色食品进社区等活动,可以说是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推介咱们黑龙江的绿色有机食品。” “通过这个渠道把咱们的产品推销出去。这油一畅销,它肯定要涨价,一百个人等着抢一桶油它能不涨价么?油厂得利,油厂的工人工资拿得高,黄豆自然也跟着涨。”贾相林对自己代理的这款冷榨大豆油充满信心。 而早在一个月前,黑龙江绿色食品精品馆已在农展馆正式开业了。北京的人们有了常年吃到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的机会,黑龙江人也有了展示自己优质农产品的平台和条件。 “现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挺关注的,但是他没法选择,不知道哪个是好的。咱们这个精品馆所有进店的品种必须经过农委初选,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而且常年监管。”精品馆负责人康寿福说,“还给消费者省去了挑选的麻烦。就说五常吧,五常总共有400个厂子生产大米,上千款,老百姓怎么选?我们就把它罗列出一二三来,你根据价位,最起码能保证你物有所值。不会说我花了好多钱买了假五常米。” [:lia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