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院所制度体系。深入开展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行动,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院所章程。健全和完善以院所长负责制为主导,党组(委)的政治核心为保障,学术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的现代院所管理体制,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备的现代院所制度体系,实现院所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明确“三位一体”的职能定位。根据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竞争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坚持学科领域的动态优化,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占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在技术创新方面,紧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调整优化主要生态区和粮食主产区科研力量布局,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集成示范,支撑产业发展。在人才教育方面,围绕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中青年人才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教育,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为现代农业发展输送优秀科技人才。 做好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根据生产发展需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变化,做好研究所的长远规划,及时调整研究所方向、任务和学科布局。根据农业科技长远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充分把握当前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机遇,进一步做好研究机构的总体布局和系统设计,统筹确定研究机构设置,加快机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动新型研究机构建设。系统设置研究所内部机构,加快学科团队和创新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团队首席科学家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科管理机制。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牵头单位,加快信息沟通机制、科研协同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联合院所内部力量、院外创新力量,加快促进创新资源的系统优化、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努力造就“上下贯通、左右联合、前后衔接”的协同创新局面。强化科研项目和科研过程的上下游贯通,加强中央与地方科研团队的纵向协作,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龙头企业等涉农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形成分工明确、联合攻关的新格局;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创新资源的集成,优化创新结构,合理分配创新资源,解决产业链脱节和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lia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