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生产经营必须履行以下制度 (一)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目前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等均已实施生产许可制度,必须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方可进行生产。 (二)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三)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的要求,对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禁止其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五)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同时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六)召回和停止经营制度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召回制度意义:一是防患于未然,充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体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三是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变被动为主动。 (七)标签标识制度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目前食品标签应该符合的要求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等,此外一些产品标准中也对食品的标签做了相应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标签有如下要求: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10)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二、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二)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的标准和原则 1.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2.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以下原则: (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6)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三、餐饮业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案例1: 钱老板开了间餐厅,没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就开始营业,被执法人员查封处罚,钱老板狡辩自己是试业。 教育说明: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案例2: 钱老板想请朋友吃饭,要找一间卫生条件较好的餐厅吃饭,钱老板除了看有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外,还要注意什么。 教育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