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州区新和镇庆合村田间,蔗农梁海华掏出一张IC智能卡,插进卡槽,一股清水从管道里流出。他告诉记者:“刷卡浇地1吨水1.5元,一个人浇两三百亩蔗地很轻松,省钱又省力。” 在江州区安定屯万亩连片的甘蔗基地里,一条条水管像“血管”般穿行蔗海,数控房就是无数“血管”连接的“心脏”。工作人员介绍,由电脑精确配比的水肥注入水管,再通过漏孔一滴滴渗入蔗苗根部。江州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6万亩甘蔗地,平均亩产6.5吨,比非项目区高2吨以上。 “小地并大地”,适度规模经营。在江州区左州镇1.5万亩耕地流转给合作社,社员甘蔗亩产平均达到8吨,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局负责人说,按照规划目标,500万亩“双高”基地平均亩产达到8吨,总产蔗量将达4000万吨;含糖量达到14%以上,糖产量可达550万吨,广西优势产业区域将高度集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政府加强引导,推进糖业新一轮重组。通过组建大集团、大公司,参与大市场、大竞争,淘汰一批规模小、效能低的企业,提高整个制糖业的竞争力。如泰国的糖业公司早在前几年就与广西崇左合作,建立了东亚糖业集团。崇左作为中国产糖第一大市,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去参与国际竞争。 4.期盼: 兼顾蔗农与糖企利益,将食糖列入目标价格管理,制定合理产业布局 如何走出糖业困境?汪春伟认为,现有蔗区是蔗农与制糖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一旦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蔗糖可能重蹈大豆覆辙。稳定糖产业发展,要兼顾好蔗农与制糖企业的利益。按当前“糖蔗价格联动”关系,农民种蔗已进入微利时代,短期内大幅降低种植成本不现实,国家应采取更多的“绿箱政策”,参照棉花、大豆,将食糖列入目标价格管理,在糖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补贴蔗农,保障合理收益。 汪春伟说,扶持蔗区发展,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制。机械化是糖业生产发展的趋势,一台甘蔗收割机的效益是人工的150倍以上。但目前国内的甘蔗收割机械多为外国进口,不适宜于国内地形条件。国家要整合资金,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对农机、农资等补贴力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建议,将甘蔗收购贷款纳入政策性信贷业务,从制度和资金上保证对食糖产业的支持,保证农民甘蔗款及时兑付不“打白条”。另外,要从国家层面确定合理的产业布局,避免产能过剩。国家加大对食糖储存的支持力度,以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食糖库存高的突出问题。严格控制走私糖,维护国内制糖企业的利益。 责任编辑:马萤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