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下跌蔗农利益受损 WTO规则下农民利益如何保障 2013年09月29日 来源:半月谈 作者:
原标题:糖价下跌蔗农利益受损 WTO规则下农民利益如何保障 糖业“寒冬”似乎已经来临:糖价“跌跌不休”,制糖企业经营艰难,蔗农生计受到影响。对于数千万糖农和糖业从业人员来说,原本甜蜜的糖味也带了丝丝“苦涩”。WTO规则之下,面对来势汹汹的低价进口糖,国内糖业如何才能迎来下一个春天? 全行业吃“苦” “现在种甘蔗日子没有前两年好过了啊!”自2012/2013榨季开榨以来,记者多次接到广西崇左市老蔗农梁恩的电话。电话中,梁恩诉苦的内容五花八门:甘蔗收购价下调了;砍蔗工人的费用上涨了;糖厂拖欠甘蔗款了……感觉到糖味变“苦”的,不仅是梁恩这样的普通蔗农,制糖企业的负责人同样感觉“压力山大”。 “下半年即便我们尽最大努力,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盈亏相抵。”南宁糖业董事长肖凌说。南宁糖业是国内大型糖业上市企业。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宁糖业净利润亏损1.19亿元,净利润同比降幅高达268.7%。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南宁糖业已经出现亏损,如果2013年继续亏损,将被“*ST”。 肖凌说,在广西制糖业,南宁糖业的成本控制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他推算,2012/2013榨季,广西将有约六成制糖企业面临亏损局面。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表示,当前广西糖业的形势确实不乐观,“预计本榨季亏损总额在30亿元左右”。 广西是国内的食糖主产区,年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制糖业多项标准均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广西糖业不景气,其他产区更是如此。 有关专家估计,2012/2013榨季,云南糖业企业2/3以上面临亏损局面,海南、黑龙江等地糖业企业则几乎全部亏损。“当前糖业的亏损是行业性的,预计本榨季全国糖业亏损额将在100亿元左右。”中国糖业理事长陆宝明说。 农光认为,明年国内食糖产销形势难有明显好转,且由于制糖企业亏损,信用评级降低,获得银行贷款将更为艰难。 记者采访的制糖企业负责人普遍忧心忡忡,一些人表示:再这么下去,都不知道怎么经营了,要不要继续扶植蔗区和农民也是个未知数。 进口糖的重压 一般来说,供求关系被认为是影响国内糖价最为关键的因素。2008年~2010年,国内糖价一路走高,与那几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国内糖业大幅减产密切相关。到了2012/2013榨季,国内各食糖主产区产糖共计1306万吨,这与1350万吨的食糖需求量基本平衡,可为何糖价始终“跌跌不休”? 业界人士认为,这与低价进口糖大量涌入密切相关。据海关统计,2012年10月至今年7月底,本榨季共进口原糖250万吨。 “进口糖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内生产成本,导致国内糖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陆宝明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食糖生产的主要原料糖料蔗的种植成本过高引起的。他介绍,由于良种缺乏、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及先天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我国糖料蔗的种植成本远远高于国际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广西甘蔗收割人工成本从2010年的80元/吨不断上调,目前每吨已经达到120元~130元,个别地方甚至高达150元/吨。 肖凌说,不算农民自己投入的劳动力,糖料蔗的种植成本也接近400元/吨,按475元/吨的收购价计算,“农民不过挣了一点辛苦钱”。而印度、巴西等国糖料蔗成本换算成人民币不足300元/吨。 糖料蔗的成本占制糖总成本的70%以上,种蔗成本过高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当前,国内制糖成本每吨高达5200元~5400元,而据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7月份我国进口加工成品糖平均成本仅为4207元/吨,比广东销区糖价低1278元/吨。 进口糖不断涌入,意在保价托底的国家收储效果也显得“捉襟见肘”。本榨季以来,为防止糖价过度下跌,国家已经分两批共收储食糖180万吨,但从实施效果看,糖价下跌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业界关于收储到底是“托得住的底”还是“堵不住的漏”的争论不断。 更令制糖企业恐慌的是,进口糖数量仍呈快速增长之势。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近两年全国进口原糖加工能力从300万吨猛增至近700万吨,还有新的原糖加工企业正在筹建。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副总经理唐绍雄分析,这意味着国内供给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即便是国内食糖产量出现下降,“也很快会被进口糖填满”。 蔗农利益如何保护 “糖业很有特点,虽然属于轻工业,却与农业密切相关。”农光说,糖业企业亏损,与此相关的数千万蔗农的生计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