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中国也在实验研发多年生旱稻,也许还有其他实验在进行中,杰克逊要求农民用可持续的、甚至可再生的多年生混种栽培来取代目前不可持续的年生单种栽培,即将两种相互有益的植物比邻种植,中国农民早就知道混种栽培的优势,如果中国将其主要资源用于开发多年生农作物,它们便可能将世界引向真正的可持续性农业。 显然,随着气候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不可预测,完成任何种类的农业任务都将会变得愈发困难,农民将不再能够每年遵循同样的日程劳动。他们将常常不得不找到在水更少的环境下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政府可以为不断地实验提供支持。挑战巨大。 三、增产 现在进一步讨论这种挑战。在日益变遭的条件下,仅仅保持目前的生产水平都会非常困难,而且生产性土地会减少,要求会提高。一些增产可能来自城市食品生产的强劲激励。但更多的则会来自乡村的农民。 如果农民为产业化生产所取代,就不可能实现这一点。产业化生产不可避免地需要适应在给定条件下进行资源稳定的生产。劳动高度专门化,致使工人个体不可能生产出任何产品。不断变化、日益糟糕的环境要求人们注意调整和轮作作物。它们需要人们亲密、广泛地了解土地,能够完成作物种植全过程。 我想起很久以前了解的古巴的情况。它曾与苏联议定用蔗糖换食品和石油。但这一协定突然终止。古巴仓促之间被迫养活自己。 那时古巴差不多有一半的土地都用于产业化农业,机器没有石油无法运转,工人完全不懂农事。多年来他们几乎不生产食品,不过,还有近一半的土地依然为农户所占有。他们能够很快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并从蔗糖生产转向食品生产,从而养活自己和邻城的人。与此同时,城里的人也生产出大量自给食品。古巴人没有被饿死。 已经有许多集约化农业实验取得了成功。它们都从产业化农业转到与之相反的另一端,中国政府如果想帮助农民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大幅增产,可以研究世界各地实验者的成功经验,找到办法让农民在中国进行自己的实验。中国可以引领世界。 四、限制需求 世界要养活其所有人口的问题之一在于,那些享有廉价食品的人在大量浪费,我听说在美国备好的吃食实际上只吃掉一半,我当然也目睹了大量浪费。我是在大萧条时期长大的,因此我从小受到要避免浪费的教育,看到那么多食物留在餐盘里被倒掉令人痛心。 在世界的部分地区,有人靠在城市垃圾场找食物为生。他们吃一些被扔掉的食物,这显然会危害他们的健康,应该有好得多的办法来分享食物,避免饥饿。 我相信中国地人均浪费量不像美国那么极端。但我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中产阶级”,这种优势会减弱。许多餐馆无疑浪费量巨大。在美国,我们通常会将在餐馆吃剩的食物打包带回家,我恐怕这种做法在中国并不广泛。 不过,全球食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并非浪费,而是富人对肉食需求量的增加。这种需求特别显着地出现在亚洲那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确实喜欢吃肉食。但我担心模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传统东方饮食当然也包括肉食,但量很小。现在肉食在发挥很大的作用。 食肉在草原不是个问题,草原能够持续支持以畜牧业为生的人群,动物产品在其饮食中发挥主要作用。我并不是在呼吁普遍禁绝肉食。 而且,小型农场因也饲养牲畜而获益。食用一定量的肉食是一种生态健康行为。但这个量得小,我们在美国超市很难找到以集成方式生产的肉食。如今,一些肉食来自通过砍伐森林而成的新草原。这种现象在亚马逊雨林地区尤盛。毁林在直接导致全球暖化。 目前,美国人食用的肉食大多来自于用谷物饲养的其他动物,这些谷物本可以直接用来供养人类,供一人食肉的动物需要耗用的谷物可以直接用来供十人食用获益。一个肉食只在其饮食中起次要作用的中国能够养活自己,一个肉食在其饮食中起主要作用的中国将无力养活自己。食品安全取决于限制肉食在饮食中的作用。 我只谈到了中国。事实上,全球肉食消耗与乘驾汽车对全球暖化造成的影响同样大。因此,食品安全和减缓全球暖化是给予食品重大关注的两大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