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食品安全舆情热度为啥下降30%(3)

时间:2015-01-16 15:50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3科学界:风险交流、如火如荼国家层面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民间有果壳网,介于两者之间的有食品营养与信息交流中心、食品科技学会等,同时涌

3科学界:风险交流、如火如荼国家层面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民间有果壳网,介于两者之间的有食品营养与信息交流中心、食品科技学会等,同时涌现了一些个体,比如朱毅、钟凯、云无心等。我常常想,如果农业部门拥有这样豪华的风险交流阵容,转基因就不至于陷入今天这个僵局。4媒体:报道趋向专业化现在有专职记者,在座的同行估计一半以上是专门从事食品安全报道的;有专业培训;有专业媒体平台(南方周末健言等),专业报道指日可待。

上述种种变化,最后合力形成的态势——食品安全报道从“真伪并存”转向“去伪存真”。

2014年,我采访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个问题关于地沟油,因为传说日本历史上有过地沟油,第二个问题关于安部司和食品添加剂。这些是个人对过往的作品做出修正。

央视在速生鸡报道中对抗生素的解读有缺憾,前段时间他们报自来水里的抗生素,很明显不再当食品安全问题操作,而是把抗生素当做主要环境污染物,开始探讨环境健康问题

可以说,2014年的食品安全报道进入了一种新常态,新常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伪命题减少,这是舆情降温的主因。

2、真问题开始出现。比如针对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过去媒体报得很少,最近我看有些媒体就在报道深圳的诺如病毒,除了报问题,也做科普。

3、话题由浅入深,指向食品安全根目录问题。比如探讨监管体制改革、立法、环境污染造成的源头问题等。

像今天这个会,就是新常态下“去伪存真”的大会。不过每次结论都说食品安全报道伪命题多真问题少也不是办法。因为媒体和科学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媒体报道伪命题多,说明你风险交流和科普做得不到位。虽然媒体记者大多是文科生,但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个群体都搞不定,怎么影响公众?

媒体报道真问题少,说明科学传播还要加强。自来水含有抗生素被央视曝光后,有科学界人士说,这很正常,我们早就监测到了。那为啥科学界不早点披露呢?主动发布的负面影响远低于被媒体曝光。

所以我们也要呼吁科学家,要做“事前诸葛亮”,包括深度参与到食品安全报道当中。以后点评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家,我们媒体也要做统计,你一年接受过多少次媒体采访,按两个月一次算,一年至少六次才算合格。

最后用《射雕英雄传》里的话做个发言总结,《九阴真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前半句描绘了过去的状态——我们相互指责,相互贬损,专家说媒体报道不科学,媒体抱怨专家不接受采访,专家说我接受采访,你断章取义……这是一个死循环。

后半句指明了解决的办法,相关各方要进一步对话、交流、合作、互补,根本目的都是推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期待2015。谢谢大家!

2015年1月13日于北京友谊宾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