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6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2月24日 河南省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16年)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协议》,特制定本规划。 一、监管现状与形势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食品药品生产和消费大省。目前,全省有持证的食品生产单位47.7万家,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34.3万家,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近8万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食品摊贩160万家左右,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近年来,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稳中有升,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是,我省食品药品安全现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我省食品药品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较高,食品药品产业安全基础薄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管理能力不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较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监管形势复杂严峻。为此,必须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快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系统建设我省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努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能力为核心,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整合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作用,加快构建机构健全、队伍集中、装备完善、广覆盖、专业化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全程监管的能力,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建设原则。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存量资源,科学配置增量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坚持突出重点、规范建设。着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规范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三是坚持统筹规划、分级实施。落实各地政府负总责要求,科学划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权与支出责任,有序推进保障体系建设一体运作、协同联动。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进保障体系建设。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健全食品药品行政监管体系。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要求,实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分级管理,加快省、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贯通、协调一致、高效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行政监管体系;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设立乡镇或区域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审评认证、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食品安全办的职能作用,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运行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进一步强化各级公安部门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和风险排查中的作用。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严格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体系。 (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资源,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特别是县级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引导和扶持企业提高自行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装备设施配备,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制订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优势食品地方标准。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判断和风险评估,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能力建设,提高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督抽检,推动监测与监管联动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