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中国新闻周刊封面图片 封面故事五常大米乱象调查 近年来,五常大米屡屡曝出造假问题。业内人士估算,黑龙江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目前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90%的五常大米都是掺假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深..
![]()
封面故事五常大米乱象调查 近年来,五常大米屡屡曝出造假问题。业内人士估算,黑龙江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目前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90%的五常大米都是掺假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深入黑龙江省五常市当地调查采访发现,过去,五常大米造假的主要方式是往大米中加香精、加蜡等添加剂,但目前五常大米造假出现了升级版—“调和米”。所谓“调和米”,又称为“勾兑米”,就是将外地水稻或者五常当地产的非稻花香品种水稻掺到传统的稻花香中,按不同比例勾兑而成“调和米”,最后以稻花香所占比例核定价格。 对于“调和米”问题,五常官方内部有认知上的分歧:一种看法认为这是造假行为,而另一种看法则认定这是出于“市场需要”。 去年底,黑龙江依兰县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意外地牵扯出一个从外地收购水稻到五常市销售的利益链。《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调和米”勾兑的利益链条上,催生了大批“掮客”,他们大多有政府官员背景,能够打通各种关卡,暗中操纵大米买卖。 五常大米之乱,既包含大米产业品牌保护和监管的困境,也体现在大米生产和销售环节所衍生的这条灰色利益链的野蛮生长。 一起交通事故揭开的造假迷局 “近些年五常勾兑大米催生了大批掮客,这些掮客大多有政府官员背景,暗中操纵大米的买卖。这些五常市的掮客能从外地收稻并且顺利通过政府设置的关卡,再卖给五常市的加工企业。” 本刊记者/王全宝(发自黑龙江五常市) 近年来,市场上的黑龙江“五常大米”造假泛滥。这些问题大米包括“杂牌米+香精”,以及“调和米”掺假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造假手法,是收购外地的水稻到五常倒卖给当地大米加工企业,再勾兑成“五常大米”进行销售,从中赚取丰厚利润。 去年底,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意外暴露出“五常大米”造假迷局的冰山一角。 交通事故引发质疑 翻着儿子倒卖水稻的账本,刘焱力数度落泪。 去年底,丈夫邱广生和儿子邱实在收粮途中遭遇车祸身亡。这意外的打击,让刘焱力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2014年12月5日下午放学后,在五常市冲河镇中心小学担任教师的刘焱力回到家中,丈夫和儿子正在吃饭,在座的还有两位名叫梁金英和梁金彪的人。 刘焱力这才知道,丈夫和儿子要和这两个人一起去外地找粮。 大约1个小时后,邱广生、邱实、梁金英、梁金彪四人就开着车出发了。 晚上快7点的时候,刘焱力就接到依兰县交警方面的电话,警方说邱实等人在依兰段服务区发生交通事故了,请家属尽快赶去。 在赶往依兰县的路上,刘焱力接到了五常市公安局启智派出所所长李润民的电话,李在电话上指点她路应该怎么走。 五常市和依兰县同属哈尔滨市的下辖市县,两地直线距离约250公里。 待刘焱力赶到依兰县时,李润民及妻子、儿子李赫奇一家三口已经先期到达。刘焱力后来才知道,同去收粮的梁金英和梁金彪是堂兄弟,均是李润民舅家的孩子。 依兰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显示:2014年12月5日18时许,梁金英驾驶超速行驶的黑AD3298号捷达牌小型轿车,沿G1011国道由西向东行驶至依兰段南侧服务区时,因冰雪路面操作不当车辆撞到服务区卫生间墙上,造成车内乘车人邱实、邱广生、梁金彪受伤,邱实、邱广生经抢救无效死亡、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 同时,该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指出,牌照为“黑AD3298”的捷达牌小型轿车机动车的所有人,是五常市公安局。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围绕交通肇事赔偿问题,刘焱力和李润民多次协商谈判未果。 刘焱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润民家收水稻,丈夫邱广生和儿子邱实是替他去寻找粮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