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天惠粮油 > 行业专题 >

五常大米造假迷局:官员担任掮客 因一起交通事故暴露- - 粮油市场报主办(6)

时间:2015-06-27 01:07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6月3日,针对调和米问题,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春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去商店买好东西就要花大价钱。每个企业面对销售群体不

  6月3日,针对“调和米”问题,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春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去商店买好东西就要花大价钱。每个企业面对销售群体不一样,‘调和米’的产生是因为市场需要,根本不是企业自己要兑的,是客户要求这么做的,这没什么毛病!”

  早前,赵春雷曾向媒体解释说,目前国家大米质量标准是(GB1354-2009),而五常大米因其质量好,执行的是更高的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9266-2008)。虽然五常市政府部门不允许企业“掺米”,“但企业掺米违反了哪条法律呢?”

  他进一步表示,五常其他水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推荐性标准,标注“五常大米”,是合法的;外地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是合法的;而外地稻掺五常其他稻,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没有违法。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大米,政府部门没有权力阻止其加工和销售。

  "调和米’就是一种造假行为,政府是绝对不允许大米加工业企业在五常本地生产‘调和米’的。”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汝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却表达了另一种不同的说法。

  “调和油是指质量比较高的油品,而‘调和米’则带有调侃的意味吧。”王汝壮说,大概六七年前,政府开始在市场上发现了五常“调和米”。“生产‘调和米’政府是坚决不允许的,质检、工商部门是严格监管的,‘调和米’实际上是一种造假行为,影响政府信誉。”

  对于“调和米”认识的不统一,造成了监管缺失。五常市质监局局长赵春雷曾向媒体表达了无奈:“调和米”问题让企业有空子可钻,是因为原来是行政命令式管理,而现在要依法监管了,却发现执法缺少法律依据。“粮食市场是开放的,政府部门无权阻止水稻加工企业运输水稻。”

  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表示,对于市场出现的“调和米”问题,执法部门认识并不统一。“无论是外地水稻掺五常水稻,还是五常本地水稻掺稻花香,法律都没有禁止性规定,这给执法带来困境,但以次充好肯定属于造假行为。”

  对于五常大米品牌保护以及监管问题,本刊记者联系五常市市委书记辛敏超采访,其未予置评。

  “说句实话,现在很多大米企业都想找香味大的稻花香,为什么呢?因为香味大的,他们掺别的大米好掺,香味小的,如果一掺,香味就没有了。我和某些企业负责人也聊过,我说你们不这么干(指勾兑调和米),能买楼买车吗?他们都承认我说的这些。”稻花香的培育人田永太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田永太说,他到市政府开会时曾建议,如果“调和米”杜绝不了,那么“调和米”在价格上应该有差别,并且要标明掺其他米的比例是多少,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说句实话,稻花香掺30%的其他米也是照样好吃。但是我现在想想也来气,明明是稻花香,就是不断地拿别的米往里兑,这不就是造假嘛!”田永太说。

  寻找稻花香

  稻花香2号已经连续种植了十几年时间,如果再不进行升级换代,将可能出现变异,丧失原来的品质。在稻花香的培育者田永太看来,目前只有稻花香2号才能代表五常大米,“没有稻花香2号,五常大米的牌子就没了”

  本刊记者/王全宝(发自黑龙江五常市)

  在77岁的田永太看来,只有稻花香才能代表五常大米。五常大米也是因为有了稻花香,才开始让市场追捧的。

  作为稻花香的培育者,田永太对市场上出现的大米种种造假现象很是不理解,“稻花香就是稻花香,掺其他的米就是造假行为,怎么还能容忍呢?”

  而在另一方面,田永太也在为稻花香的更新换代感到焦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稻花香的香味渐渐开始衰退了。

  发现“517”

  19岁那一年,田永太和家人搬到五常市小山子乡五一村。当时,村子里有150户人家,300多公顷土地。那时的田永太初中还没有毕业,因为生计困难,他只好辍学跟着父亲下地务农去了。

  尽管学历不高,但是田永太勤动脑筋,爱琢磨事儿,没事时也经常找身边的农民聊天。

------分隔线----------------------------